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蕹菜(二倍体)披针叶(Ce)基因与心形叶(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Es)基因与自交不亲和(E)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e基因比C基因多了T5转座子,T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的DNA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Ce基因部分结构,如图所示.

              (1)将纯合披针叶、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心形叶、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F1
              ①F1花型为心形叶,表明    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    
              ②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F1中的Ce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e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    ,推测可能是    的结果.
              (2)从F1中选出基因型为EsE且Ce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F2
              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F2中披针叶植株所占比例应为    
              ②从F2的150株披针叶植株中检测出5个植株含E基因,推测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    
            • 2. 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面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最重要措施.如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品种⑥的可能方法.请回答:

              (1)由①和②培育出③的过程I是    
              (2)由①形成⑤的过程Ⅱ,依据的原理是    
              (3)④是一种    植株,由③经过程Ⅲ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是    
              (4)在过程Ⅵ中,常用    处理④的幼苗,以得到⑥.
              (5)由⑤选育出⑥的最简便方法是    
              (6)在目前条件下,由①、②培育出品种⑥所需年限最短的途径是    
            • 3. 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    .A-B育种途径中,常采用    方法来获取单倍体幼苗.
              (2)如果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3)图中所示育种途径中,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是    (填字母).
              (5)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陆地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    
            • 4. 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三组实验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    ,在此之前使用    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过程③原生质体经过再生    ,与此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    倍体植株.
              (4)如果形成c细胞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植株f的处理方法是    
              (5)若杂种植株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仅保留番茄的染色体而马铃薯的染色体会不断丢失,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3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4棵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多选).
              (6)图2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    技术.
              (7)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细胞A为两两融合细胞,写出具体的基因型.)
              (8)三种育种得到的植物体A、B、C中一定为纯合体的是    
            • 5. (2016春•北京校级月考)如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2N=14)品种①和②两个品系培育出品种⑥的可能方法,请据图回答:
              (1)过程Ⅱ应用的原理是    
              (2)品种④是通过Ⅲ    获得,是一种    植株幼苗,过程Ⅵ中,秋水仙素抑制了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形成,最终使得品种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    条.
              (3)由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的途径中,最常用但速度较慢的途径是    (用过程Ⅰ~Ⅵ及“→”表示).
            • 6. 谷蛋白是水稻种子中含量较高的贮藏蛋白,是稻米蛋白中可供人体吸收的主要成分.而低谷蛋白稻米可以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利用普通水稻的品种,进行高产低谷蛋白水稻新品系的选育,过程如图1,对不同水稻品种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表.

              名称株高
              cm
              每穗
              粒数
              千粒
              重g
              谷蛋白含量/
              种子干重(%)
              武育粳3号89.3141.027.66.5
              南粳4699.3206.422.85.8
              南粳47103.7160.921.07.4
              LGC-192.485.621.44
              新品种Ⅰ93.8181.524.34.1
              新品种Ⅱ94.5223.827.13.8
              新品种Ⅲ116.8228.323.04.6
              (1)育种过程中选择A品种是表中    ,理由是    
              (2)研究发现低谷蛋白特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杂交育种中需多代自交的目的是    
              (3)根据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表中    品种既产量高,又可满足蛋白质代谢障碍患者对蛋白质摄入量的要求,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4)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①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导致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水稻窄叶突变体.
              ②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2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    所致.
              ③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    ,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    控制.
            • 7. 果蝇(2n=8)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1)摩尔根用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的雌雄个体交配,F2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红眼白眼各半,据此摩尔根提出的假设是    
              (2)长翅和小翅是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用A、a表示.杂交实验如图1:控制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判断的理由是    
              (3)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灰身长翅雌果蝇和灰身小翅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身小翅雌果蝇,则F1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4)某雌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配对的三条染色体在相互分离时,任意两条拉向同一极.若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均相互分离,则形成的配子可育,否则形成的配子不可育.该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是    
            • 8. (2016•曲靖校级二模)图为普通小麦的起源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一个染色体组,每组中共有7个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种AB和ABD都是不育的,原因是细胞中不存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    ,这种现象在生物进化上叫做    
              (2)一粒小麦AA与山羊草BB杂交形成的杂交种AB,其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是    倍体.假设用二粒小麦AABB的花粉粒进行离体培养,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两个过程,获得植株AB,该植株是    倍体.
              (3)假设用二粒小麦AABB与粗穗山羊草DD的叶肉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杂种植株AABBDD,该杂种植株与普通小麦AABBDD遗传组成不完全一样,原因是    
            • 9. (2016春•银川月考)如图表示通过小麦品种①和②培育新品种⑥的方法.
              (1)杂交育种过程包括    
              (2)由③和④培育⑥,Ⅲ过程是    ,Ⅳ过程是    
              (3)由①和⑤培育⑥,Ⅱ过程是    ,Ⅳ过程是    
              (4)③植株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5)⑤的自交子代中,AAbb的比例是    
              (6)③植株划分的基因型有    种,③植株种子的基因型有    种.
            • 10. 在作物育种中,矮生性状一直是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某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方法从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中获得甲、乙两种矮生突变体,并对其展开了以下研究,结果如下.(注: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结果1:检测发现,甲植株中仅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乙株各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喷施各种激素后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
              结果2:将甲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F1全为正常,F1自交,F2表现型和比例为正常﹕矮生=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提出甲、乙的突变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所致,请简述从细胞水平对此进行初步判断的思路.    
              (2)若证实甲、乙为基因突变所致,在实验室常用    方法获得突变体,假设甲植株突变基因为a(A控制赤霉素的产生),乙植株突变基因为B(b基因控制植物激素受体的合成或合成途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考虑甲、乙为纯合子情况下,将甲、乙植株杂交后得F1,F1自交得到F2,则:
              ①根据结果2判断,甲植株是由原来的    (显性/隐性)基因突变而来的.
              ②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乙植株的基因型是    ,F1表现为    
              ③F2中表现型矮生﹕正常=    ,理论上F2矮生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