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均产生新基因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或竞争来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 2.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100多年前,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游历,对加拉帕克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鸟与生活在南美大陆上的某种鸟(后称达尔文地雀)有着相似的特征.
              (1)岛上的13种地雀在羽色、鸣叫、产卵和求偶等方面极为相似,仍属于不同物种,原因是这些地雀之间存在着    
              (2)后人研究发现,13种地雀来自同一祖先(数千年前的达尔文地雀).下列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证据是    
              A.化石           B.胚胎学          C.比较解剖学          D.分子生物学
                  100多年后,美国生物学家彼得•格兰特对主岛中:Gf地雀(喙较小,取食小坚果)和Gm地雀(喙较大,取食大而硬的坚果)进行了多年研究.其中,1976年6月至1978年1月岛上持续干旱,1983年受厄尔尼诺影响,雨量异常充沛.如图示1975至1978年岛上Gf地雀数量、种子相对数量和种子深度变化;如表所示1975至1985年Gf地雀喙的大小变化.

              时间(年)19751978-19821985
              喙大小(增减)1+0.04-0.05
              (3)图中表示Gf地雀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分析1977年间曲线走势的原因    .根据表数据,对地雀喙大小变化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多选)
              A.气候变化是诱因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食物变化是主因   D.喙变异始终存在.
              (4)Gm地雀喙大小有差异,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地雀体内的    存在差异.(多选)
              A.碱基序列          B.密码子类型       C.氨基酸种类       D.蛋白质结构.
            • 3. 下列甲~丁分别表示某些生物学过程,下列对这些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曲线中若B点表示胃蛋白酶的最适pH,则胰麦芽糖酶的最适pH可能左移
              B.乙图B点时某昆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大于A点时该种群抗药个体所占比例
              C.丙图若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则B点时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最大
              D.丁图中若B点时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A点时不可能是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 4. 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新物种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障碍
            • 5.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
              C.地理隔离可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
              B.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一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7.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等.某中学一个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1)除了自然选择外,还有    因素也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至少写出两种)
              (2)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基因型种群(各)种群(各)
               RaRb2000
               RaRa50120
               RbRc100200
               RcRc15050
               RaRc10080
              (4)如表为果蝇另一R基因在果蝇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那么Ra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    .R基因控制的遗传属于    
              A.不完全显性      B.复等位基因
              C.镶嵌显性        D.多基因遗传.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
               
              土壤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氨菌(×105个)4.42.92.2
              硝化细菌(×104个)8.77.8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
              NH4+(mg/kg)53.015.3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5)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先欲证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6)实验组的设计思路是    ,结果发现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基本一致.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    (填数字序号),进而提高了    (填数字序号),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①真菌数;②土壤微生物数;③当地植物覆盖度;④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
            • 8. (2016•大兴区一模)在海底,通常会发现大多数艳丽夺目的小丑鱼把海葵有毒的触须里当做家,吃海葵吃剩下的食物,其体表具有一层黏液因而不会被海葵蛰伤.小丑鱼可以引诱其他动物游向海葵触须,帮助海葵得到食物.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海葵和小丑鱼都属于消费者
              B.海葵和小丑鱼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小丑鱼体表具有黏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海葵和小丑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 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关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多样性是种群内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10.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我国有着令人自豪的育马史和丰富的马种资源.研究者对国内外的8个马品种进行了研究,根据种群间的基因差异程度绘制了品种演化图,如图所示.

              (1)由原始马种进化出图15中8个马品种的外因是    .基因差异程度可以显示马种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为马的进化提供    证据.不同马品种之间基因差异的实质是    
              (2)已知图中有两个品种来自国外,这两个品种最可能是    .蒙古马A和蒙古马B是蒙古马在不同区域的两个亚群体,但两者的基因差异程度较大,可能原因有    (多选)
              A.已出现生殖隔离B.变异的方向不同
              C.生活的生态环境不同D.染色体数目不同
              E.与其他不同品种的马进行了基因交流
              (3)研究发现由于长期近亲繁殖,蒙古马B的遗传多样性正在下降,需采用    方法来提高其遗传多样性.
              (4)在研究哈萨克马的某基因(以W表示)时,统计了甲、乙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如下表所示,则Wh基因在甲种群中的频率为    .据表分析,就W基因而言,    (甲/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判断依据是    
              基因型甲种群(匹)乙种群(匹)
              WhWh5080
              WhWs6015
              Whw4010
              WsWs1828
              Wsw2412
              ww80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