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物种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 2.

              一个蝗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SS)、浅褐色(Ss)和褐色(ss)三种表现型。某研究小组抽样调查该种群各表现型的比例,结果如下:绿色70%, 浅褐色20%,褐色10%,则该种群中S和s的基因频率是

              A.  70%和30%         
              B.80%和20%        
              C.90%和10%        
              D.50%和50%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B.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但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一定有新物种形成
              C.生物的性状仅由基因决定的
              D.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主要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4.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R)对黑身(r)、长翅(V)对残翅(v)、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BbVvRrXEY)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2)图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身果蝇8400只,黑身果蝇1600只,F1r的基因频率为_____,Rr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b和Vv___(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5)若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型为BvRXE,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选择粗眼残翅(bbvv)果蝇对M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测交子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后代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

            • 5.

              一个由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组成的自然种群,其中AA占30%,aa占2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A.30%
              B.55%
              C.45%                                                               
              D.50%
            • 6.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D.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7.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 8.

              下列关于生物种群与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B.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依据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D.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如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
            • 9.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36%,64%     
              B.57%,43%   
              C.60%,40%    
              D.24%,22%
            • 10.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