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R)对黑身(r)、长翅(V)对残翅(v)、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BbVvRrXEY)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2)图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身果蝇8400只,黑身果蝇1600只,F1r的基因频率为_____,Rr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Bb和Vv___(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5)若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型为BvRXE,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选择粗眼残翅(bbvv)果蝇对M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测交子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后代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

            • 2.

              材料一: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的方法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1)杂交育种方法是通过[①]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再通过[②]__________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稳定遗传个体。

              (2)图中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_,可快速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

              (3)将某杂草中的抗病基因(T)导入蕃茄叶肉细胞,获得的品种与原品种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

              (4)科研人员挑选出成功导入基因T的抗性番茄植株,其整合情况可能如图2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导入基因T的位置和数量。




              ①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I.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如图甲所示;

              II.若子代全部抗病,则如图乙所示;

              III.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如图丙所示。

              材料二:若家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长肢(B)对短肢(b)为显性,且种群足够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 3.

              如图为人体某一性状的产生机制。请据图分析:



              (1)a过程所需的酶是                   ,b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2种物质是                  

              (2)当R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人体便不能合成酶R,这种变异类型是                   

              (3)若酶R中有—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一组氨酸一谷氨酸”,转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GUG、CUU,则R基因中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4)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1/22的人携带有致病基因,该地区正常人群中,囊性纤维病基因的频率是                      

            • 4.

              阅读材料,分析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见图)。

              (1)在图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2%,第二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3%.第三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的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_______的选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______________的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____________(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2.图中地雀A与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3)若干年后,岛屿上出现地雀新种C。它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_________(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_________的出现,形成新种C。

            • 5.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Z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 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_____      _           加剧。
              ②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__                   发生了改变。
            • 6.

              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苔原狼,苔原狼的体型大,从鼻子到尾巴约200厘米长,平均重量45~57千克,身高70~100厘米。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它们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一下问题:

              (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         ,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           而产生的。

              (2)随机从苔原狼的种群中抽出100只,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             的结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的定向改变。

              (4)苔原狼和马鹿是捕食和被捕时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苔原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马鹿发展的作用

              B.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马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

              D.马鹿的进化速度比苔原狼的进化速度快

            • 7.

              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

              ⑴过程②→③→④的育种原理是______,基因型为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

              ⑵过程⑤⑦所用试剂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⑶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正常人(AA)易患疟疾,而携带者(Aa)既不患贫血,又抗疟疾,因此存活率明显提高,这体现了变异的利与害取决于_____________。在疟疾的选择下,基因a的频率增加,意味着种群发生了_____________。

            • 8.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13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 (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________________,阻止了种群间的________________,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这便形成了小同品种的地雀。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变异,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成活,有的个体得不到食物而死亡,此过程被达尔文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证明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9.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如图所示。


              (1)在假说甲中,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这两种鱼的祖先是           。湖I和湖Ⅱ会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的原因是灰色鱼通过基因突变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并通过                   逐渐将适应环境的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保留,而将不适应环境的灰色鱼淘汰。

              (2)在假说乙中,湖泊Ⅰ中原来的鱼是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的鱼是金黄色鱼,由于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的原因而形成现在湖Ⅰ、Ⅱ中的两种鱼。利用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

              如果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              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

              如果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              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乙。

              (3)根据现代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            

              (4)在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依据现代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10. (12分)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_(物种、个体、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