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凤眼蓝(水葫芦)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l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主要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净化水中氮、磷、汞、镉、铅等有害物质)的植物推广种植。某科研小组研究环境中不同磷含量对凤眼蓝的影响,实验完成后检测其叶腋内激素水平和统计平均单株分蘖数,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凤眼蓝平均单株分蘖数______。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环境中不同磷含量对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具有抑制或促进作用?______,为什么?______。
              (2)凤眼蓝疯狂蔓延,推测其种群增长曲线接近______型。凤眼蓝疯狂蔓延可阻断航道,影响航运,同时导致鱼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降低,对其治理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两种)。
              (3)该植物全株可供药用,有清凉解暑、祛风湿等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 2. 某海岛上生活一种黑尾鸥的海鸟,在上世纪末由于人为破坏环境,导致黑尾鸥的数量下降到95只.为了保护黑尾鸥,人们将该岛设为自然保护区并进行了科研调查,如表为设立自然保护区后黑尾鸥14年间的数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2 4 6 8 10 12 14
              数量(只) 101 116 140 182 218 230 231
              回答下列问题:
              (1)14年间,黑尾鸥在______(填法如2〜4、4〜6…12〜14)期间增长率最大.14年后,黑尾鸥的数量还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原因是______.
              (2)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黑尾鸥这一措施外,有人认为还可以采取迁地保护,你认为可行吗?______,你理由是______.
              (3)岛上有一种专吃黑尾鸥的蝮蛇的,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岛的生态系统,有人认为_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在14年以后开始捕杀蝮蛇,理由是______.
            • 3.

              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 – 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

              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

            • 4. 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2)1988年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______.
              (3)请在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绘制该麋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
              (4)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麇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_____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③研究人员发现麇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______.
              (5)2003年起大丰麇鹿保护区进行了麋鹿野生放归,野生麋鹿数量也逐年增加.与保护区内半散养相比,野生麋鹿出生率较低,但野生放归对种群发展有利,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 5. 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如表是1988年、2008年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得到的调査统计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种群中年龄组成比例(%) 人为捕杀
               
              栖息环境
              幼体 亚成体 成体
              1988年 45 38 17 灌草丛、断崖灌丛
              2008年 15 17 68 灌草丛、断崖灌丛破碎化、部分出现戈壁
              (1)2008年,科学工作者观察到矮岩羊34群共计137只,上述群体______(属于/不属于)同一种群,这种群体性分布体现了矮岩羊种群的______特征.
              (2)仅从1988年矮岩羊种群个体组成来推测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矮岩羊种群数量会______;据表分析,2008年矮岩羊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除人为捕杀外,还与______有关.
              (3)表中巴塘地区矮岩羊柄息环境的变化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人类活动往往会使该过程按照不同于自然变化的______进行.
              (4)为避免矮岩羊的灭绝,你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保护矮岩攀就是保护______多样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