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下图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①在紫外线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质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如何将图中的抗T2噬菌体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

            • 2.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中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第(2)小题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不同种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三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证据。

            • 3.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实验前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较短,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有部分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Ⅰ代和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分别为______和_____。

              ②Ⅰ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 4.

              从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前后经历24年,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被发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细胞外。但当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的噬菌体却同原来的噬菌体一样具有蛋白质外壳。请分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来源?_________

              ⑵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__。

              ⑶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如何能够储存足够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_

            • 5. (6分)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等位基因Y、 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                     P   黄色子叶(丁)

                                                                                                    自交

              F    黄色子叶(丙)    绿色子叶                 F   黄色子叶(戊)  绿色子叶

                                  1      :     1                                          3      :     1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    

              (2)从实验      ▲     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      ▲     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