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分析回答下面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两类:第一类是大多数抗原必须有T细胞参与下才能完成;第二类是有少数抗原,单独刺激B细胞即可完成.为了探究细菌脂多糖LPS属于哪一类免疫应答,可以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同的小鼠进行LPS接种处理(如下表).据表分析,实验组是    组小鼠,如果    ,则该抗原属于第二类.
              处理胸腺是否产生相应浆细胞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
              甲组小鼠切除
              乙组小鼠不切除
              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的抗体的产生量,结果如图1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LPS不能刺激机体产生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单位时间内的兴奋次数)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由图可知,当体内出现发热现象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低于”、“高于”或“等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过程中基础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    

              (3)图3和图4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

              ①据图3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4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据图4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    
              ②有同学设计如图5的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③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上述②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2. 分析回答下列与植物结构与生命活有关的内容
              (1)莲藕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生长状态如图1所示.

              ①藕断丝连中的“丝”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    .藕极易褐变,这是由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催化相应反应所导致.将藕在开水中焯烫后可减轻褐变程度,原因是    
              ②藕中气腔孔与叶柄中气腔孔相通,因此藕主要进行    呼吸,该呼吸过程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2)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被国际誉为第六激素,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用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番茄幼苗进行实验,三组幼苗均水平放置,其中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测定0~14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    
              ②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    h 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    ,说明    
            • 3.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乙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    (“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    法处理插条.
            • 4. 某科研人员为了探究萘乙酸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长势一致的萝卜幼苗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20株.
              ②配制四组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A=2.500mg/L、B=3.125mg/L、C=4.165mg/L、D=6.250mg/L.
              ③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分别处理四组萝卜幼苗,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测量数据如图所示:
              (1)本实验中所用的萘乙酸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和乙烯利一样都称为    .据图可知,随着萘乙酸浓度的降低,萝卜幼苗中的叶绿素含量逐渐    
              (2)有人指出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缺陷,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3)本实验还获取了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处理样品鲜重(g)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A0.5111.05
              B0.5111.03
              C0.5610.82
              D0.5410.06
              E0.619.97
              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组别是    .表中数据    (能/不能)支持萘乙酸能够增高萝卜幼苗单位重量中蛋白质含量,原因是    .欲确定使用萘乙酸的最适浓度,应该在    mg/L浓度范围内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其精确值.
            • 5. 科研人员选取若干生理状态相同且良好植物(已知该植物体内生长素可由幼芽运输至根部),研究了使用生长素对该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表为研究结果.
              施用生长素浓度(mol/L)010-1110-1010-910-810-710-610-510-4
              主根长度(%)10098967525181020
              施用生长素浓度(mol/L)010-610-510-410-310-2
              每株树根数3713530
              请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    (填氨基酸的名称)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施用10-4mol/L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表现为    作用,这是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总量过高,促进了主根处    (填激素名称)的含量升高,从而抑制了细胞伸长的作用.
              (3)施用10-3mol/L生长素,对侧根的生长表现为    作用,将未施用IAA的植物除去部分芽,会导致主根长度    ,侧根数量    
            • 6.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生长周期调节剂及其质量浓度(mg/L)细胞数量增加(%)干物质增加量(%)虾青素含量增加量(%)
              对照组0000
              A0.136.8133.357.1
              0.543.4150.7137.8
              1.081.2266.7-48.9
              5.098.2142.7-95.4
              B0.056.750.55.8
              0.132.3119.78.5
              0.532.541.73.9
              1.08.30.3-87.8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B的浓度从0.1mg/L提高到0.5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    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    
            • 7. (2016•许昌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研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请据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先做了预实验,目的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以及检验实验的    
              (2)预实验的结果如图,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时配制溶液的浓度范围应该为    
              (3)下列    (填序号)不需要通过预实验来探究.
              ①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中枝条上芽的数量
              ②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中枝条上叶的数量
              ③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时的NaHCO3溶液浓度
              ④观察重力对植物生长方向影响的实验中光照的有无
              (4)兴趣小组在实验时,每个浓度下所用的枝条均为3个,这体现了实验中所遵循的    实验原则.
            • 8. 某科研小组以豌豆作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把豌豆放在26.C的黑暗处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胚芽鞘的对应位置分别获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S3.然后把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外源激素、含生长素(IAA)、赤霉素(GA)的三种培养基上培养(IAA与GA浓度相同),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3天后观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意:C表示不含IAA和GA,G表示含有GA,I表示含有IAA).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切段的长度、    等(至少答2点).
              (2)图中,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    (填“S1”、“S2”或“S3”);    (激素)对S2段的伸长促进作用更明显.
              (3)图中的切段S2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填“高于”或“低于”)切段S3的细胞.如果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S3段后再进行相应实验,则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是    
                  抑制剂处理过的S3切段.
            • 9.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苜蓿的秋眠性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首要指标.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    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实验设8h/d (小时/天)、12h/d、16h/d 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 组,共    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 天后测定相关指标.
              (2)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照时间 
              株高(cm) 
              品种
              8h/d12h/d16h/d
              45289
              285391
              505391
              从表中数据可知,    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    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3)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植物感受外界光照条件变化的受体)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 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3GA (赤霉素)主要作用是    细胞伸长,ABA(脱落酸)主要作用是    细胞分裂.在一定范围内,图2 中两对激素的比值较大时会    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    ,并影响了    ,进而使代谢强度    
              (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    ,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 10.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    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    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    结合后,酶T的活性    ,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    (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