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可“双向”进行的是(  )
              A.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C.人体血浆和组织液间的物质转移
              D.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能量流动
            • 2. (2016•上栗县模拟)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 3.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快速牵拉刺激了骨骼肌中的感受器
              B.刺激d处会引发图中骨骼肌收缩
              C.d可能与多个骨骼肌细胞形成突触
              D.牵拉和刺激b均可使c处出现神经递质
            • 4. 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 5. 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 6. 山区蝎子非常常见,适当使用对某些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蝎子在激怒的情况下,由于防御或攻击本能,会从毒囊中排出毒液.蝎毒的采集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进行的,但是采集不当或食用不当,蝎毒对人的危害较大,主要作用于钠离子通道,使呼吸麻痹,其最小致死量:兔为0.07mg•kg-1,小鼠为0.5mg•kg-1,蛙为0.7mg•kg-1.兔中毒症状为四肢强直性痉挛,流涎,呼吸停止,并且血压上升,蛙则见四肢纤维性挛缩,小鼠则继兴奋状态后四肢及呼吸麻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蝎毒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甚至皮炎
              B.当体内蝎毒破坏了钠离子通道时,神经冲动传递低下,导致肌无力,该病是自身免疫病
              C.蝎毒引发兔中毒症状为四肢强直性痉挛,流涎,呼吸停止,说明破坏了其免疫系统,使其得了免疫缺陷病
              D.蝎毒的作用原理是线粒体异常的细胞质遗传
            • 7. 下列与信息传递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细胞核的核孔能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反射弧上的突触主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C.激素与靶细胞膜或靶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发挥调节作用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是引起特异性免疫调节的初始信息
            • 8.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2中的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包括被突触后膜吸收
              B.ab过程(不包括a点和b点)中,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
              C.B处膜电位一直为-65mV,可以确定Gly使后膜上的阳离子通道打开
              D.突触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传到B点的时间比A点长
            • 9. (2016•上海模拟)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10.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发生反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