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江西校级一模)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图中神经中枢含    个突触,在反射过程中突触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信号单向传送的原因是    
              (2)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请描述方法    ,所产生的现象是    
              (3)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    ;②    
            • 2. (2016•闸北区一模)回答下列与“生物体的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
              (1)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与途径1相比较,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主要特点是        
              (3)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    
              (4)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的特点是    (多选)
              A.微量并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作用范围小.
            • 3. 当物体刺破手指,人会迅速缩手.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是 ,刺破手指产生的兴奋沿着 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兴奋并对传人的信息进行最终引起效应器作出应答反应.婴儿多次刺破手指后会通过 的建立而形成刺痛的长期记忆.
              (2)当取指血进行化验时,感到痛但并没有缩手,是因为 对缩手反射中枢的控制,这说明神经系统具有 调节.有人会看见抽出的鲜血而导致肾上腺素增加,出现目眩心悸.调节该生理活动的方式是调节.
              (3)手受伤严重,需手术时,注射的麻醉剂能阻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导致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4)若手指伤口感染,首先通过免疫抵御病原体攻击.未被清除的病原体侵人细胞后,T细胞分化形成的 去接触、裂解靶细胞.
            • 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反射活动中,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是: ;其原因是 .
              (2)某人因外伤引起脊髓胸段截断,小便失禁,其排尿反射活动是 (正常/不正常)的.其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3)在蛙的坐骨神经膜外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①所示.若在该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宜的刺激,依据所观测到的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位差变化曲线为 .

              (4)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某神经递质受体的抗体,该抗体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使神经递质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临床上采用切除 来治疗该病的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该器官后,T细胞的发育成熟受到抑制,使 产生减少,从而使该抗体的产生减少,阻碍患者 免疫的应答.
            • 5. 甲状腺素(简称T4)不仅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实验动物反应敏锐.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一种防腐剂)对蝌蚪的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材料:甲状腺素片,MIT制剂,直径20cm的玻璃培养缸4个,研钵,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清水,电表,停表.
              (1)将体长2cm~3cm 的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L的 .
              (2)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mg的MIT制剂;D缸加入 .
              (3)每两天换水一次,连续饲养20天后,从下向水缸的底部一半照射一定强度的光束,蝌蚪会出现避光行为,观察、记录 ,记为a、b、c、d,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后续实验: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饲养20天后,所有蝌蚪都发育为成蛙.再分别剥离A、C两组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在M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甲、乙电表将检测到电位变化,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出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记为T1、T2 . 该后续实验的目的是: 
            • 6. 乙酰胆碱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当人体被银环蛇咬了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1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1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 ,物质A是 ,细胞③通过 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在图1甲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a﹣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 (填代号),物质B与a﹣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
              (3)当兴奋传导到图1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由图1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 
              (4)在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如图2曲线A、B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第一次注射a﹣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a﹣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a﹣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请在(答题卡相应)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a﹣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a﹣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曲线的线型按A、B线型) .
            • 7.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传导,在神经细胞间通过 (结构)传递.
              (2)神经中枢内,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由胆碱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 ,而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 作用,导致患者肌张力增高.根据以上叙述和你学过的相关知识,理论上帕金森病的治疗思路是 
              (3)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见表: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注:1、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2、“+”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
              ①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的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②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 (填“会”或“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
              (4)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 异常有关.
            • 8. 小自鼠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动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甲将鼠笼中暗设的电极突然通电,发现小自鼠迅速将踩住电极的前肢移开.小自鼠躲避电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 调节来完成的,该反射过程中的效应器具体是指前肢的  , 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物质是 
              (2)研究人员乙给小自鼠注射一定量的浓盐水,发现小自鼠排尿明显减少.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从而引起 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
              (3)研究人员丙尝试向健康的小自鼠注射某种病菌(灭活)溶液,期望从小自鼠的血清中提取到相应的抗体用于临床治疗,并在两星期后成功提取到抗体.从病菌进入机体到最终产生抗体的过程中,参与的免疫细胞有 .当血浆中抗体浓度显著降低的时候,再次注射该病菌,抗体浓度很快上升,原因是
            • 9.
              图1是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
              (1)图1中神经冲动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递顺序为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脊髓灰质炎患者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的症状,是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了图中编号为 的部分.
              乙酰胆碱(Ach)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实验人员为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及其作用部位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法如图8所示,在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前先将轴突中原有的突触小泡除去.
              (2)图2中属于突触前膜的结构编号是 ;实验之初要除去轴突中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 
              (3)如表为在不同浓度的Ach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Ach浓度(mmol/mL)C处感受刺激时间(ms)D处感受刺激时间(ms)
              0.15.005.56
              0.25.005.48
              0.35.005.31
              0.45.005.24
              C处与D处的数据说明: .
              (4)生物体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多种,心肌细胞在高度紧张时接受的信息分子有 .
              (5)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用肉毒素除皱会导致面部表情僵化,甚至面瘫,其原因是 .
              图3中A表示激素运输至靶细胞的过程;B表示激素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
              (6)如果图3中A过程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那么胰岛素主要通过 的运输到达靶细胞.如果胰岛素与B中的⑦结合,则靶细胞内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有 .
            • 10. 回答下列与“生物体的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相关问题.
              如图所示是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粘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
              (1)通过“①→②→胃粘膜壁细胞”(途径1)促进胃酸分泌过程中,兴奋在①和②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发生的变化是 ,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的信号物质是 .
              (2)通过“③→④→⑤→胃粘膜壁细胞”(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的调节方式是  . 与途径1相比较,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主要特点是 、 .
              (3)研究发现,当胃酸分泌增加后会引起胃壁扩张,后者又会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的这种分泌调节机制称为 .
              (4)幽门粘膜G细胞分泌物发挥作用具有的特点是 .(多选)
              A.微量并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作用范围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