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填字母),由    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填字母).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    (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    (协助扩散/主动转运).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    控制.
              (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    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    (向左/向右/不变).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    区段的变化.
            • 2. 草原野兔受到狼、狐等天敌的追捕时,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追捕信号通过野兔的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    (填“单向”或“双向”)传递;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    ,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如肝脏和骨骼肌,促进    分解,提高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该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    ,以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2)野兔在被追捕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加,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出汗能快速散热,但会因失水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    ,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垂体释放的    增加,进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3)野兔皮肤被抓伤,当病菌穿透皮肤到达体内组织后,    (填“非特异性”、“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会起作用,不久自愈.
            • 3. 2014年,“冰桶挑战赛”风靡全球.活动规定,被邀请者或者在24小时内接受用冰水浇遍全身的挑战,或者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是指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等病症.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冰水当头浇下的时候,人体皮肤的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给的体温调节中枢,并在    产生冷觉.
              (2)此项运动不提倡高血压及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参加,原因是人体受寒冷刺激后为减少散热,致使    ,造成血压升高,同时,受    (激素)的调节,心跳加快,易造成心脑血管的损伤.
              (3)运动神经元受损后,无法正常合成并释放    ,使兴奋无法传导给肌肉,造成肌无力;或者正常释放,作用于肌肉细胞膜后,不能及时    ,使肌肉持续收缩,造成肌束震颤.
            • 4.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运动神经的某一点进行有效刺激,会造成    (离子)内流,神经元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和兴奋传导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2)ɑ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同时兴奋也经过传出神经引起肌梭上的感受器再兴奋,从而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3)研究者发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然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并以    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使下一个神经元    .如果某种药物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并刺激肌梭,若突触前膜神经元    和神经递质释放量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必须的.
              (4)牵张反射发生后,人体能感觉到身体的某种变化,这种感觉是在    (部位)产生的.
            • 5. 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时,改变了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一个短暂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如图A、B所示为两种突触后电位产生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    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由上图可知,图A中由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兴奋/抑制)性;图B中当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后膜膜内为    电位.
              (2)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与上图B相同,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①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可以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②某种麻醉剂可以与GABA受体结合,起到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 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请据以下人体缩手反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组成,图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2)正常情况下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图中神经元①②之间形成的突触中,突触小体是由神经元①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的化学物质叫    ,它有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方式是    
            • 7. (2016•武汉模拟)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结构b上以    形式传导,其传导速度比在结构c中传导速度    
              (2)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d处会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骨骼肌中分布有    (填结构名称),c处可检测到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3)若刺激b,骨骼肌的反应为    (填“收缩”或“不收缩”).
            • 8. 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于    ,这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以后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的类型属于    反射.
            • 9.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图1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的    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    
              (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    
              (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答题纸相应图2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    
            • 10. 当你伸手突然抓起一个刚刚蒸好的馒头后,你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你认为完成这一活动过程的神经结构叫    ,其神经中枢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