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 ______ (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______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 ______ ,进而影响种群的 ______ ,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 ______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 ______ 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______ 阶段.
            • 2. 回答下列与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 ______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2)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 ______
              (3)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 ______ 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 ______ (降低/升高),水质恶化,从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 3. 如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______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______  (填数字序号)等.
              (2)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______ .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______ 克.
              (3)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 ______
              (4)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 ______ 型.
            • 4.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再是每家每户以种地为生,绝大数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少数留守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开垦荒山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和野猪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村留守人口的减少与城市人口的增多,这种影响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称之为 ______ .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全国性二胎政策的放开,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有从 ______ 型向 ______ 型转化的趋势.
              (2)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3)生态学家不会以某一个或几个种群为单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试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 ______
            • 5.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世界上第一部环保法律《田律》记载了秦代关于“山林保护”的相关法规,摘录如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取生荔、麛?(卵)觳,毋毒鱼鳖,置?罔(网),麛时毋敢将犬以之田,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到七月而纵之。”它的大意是“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掏鸟蛋及捕捉幼兽;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网和陷阱.母兽繁殖时不准带着狗去禁苑狩猎;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到七月才解除禁令。”请分析回答:

               (1)若大量砍伐林木,会造成鸟兽减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若在繁殖季节任意捕猎动物,会使动物的种群密度下降。其原因是       

               (3)现代的生态农场中,利用秸秆喂养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做燃料,将沼渣做肥料,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这种对秸秆的利用方式与“烧草为灰”相比,其优越性是_   ___。

               (4)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看,“禁苑”的设定相当于        。“到七月才解除禁令”等条款,说明《田律》的主题是指导人们      自然资源,让动植物能够正常繁衍,山泽可以休养生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6. 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营腐生生活的是      (选填甲、乙、丙、丁)。

              (2)写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                        

              (3)图2反映的是该生态系统遭受某外来物种E入侵后,进行整治的30年中其数量变化情况。物种E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增长的时间段是      年,在第22年其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

            • 7.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1)若调查该稻田生态系统鲫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 方法,调查时,若重捕计数后操作不当使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造成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 (偏高/偏低/基本无差别).若调查群落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样方中 ______ 的数值.
              (2)有人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改变害虫的 ______ ,来降低种群密度.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如图中曲线 ______ (填“I”或“II”)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作物价值.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______ 点时收益最小.
            • 8. 校生物兴趣小组对邯郸辖区某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
              (1)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在这段研究期间,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______ ,该营养级能量分配去向除了未利用的,还应包括 ______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2)若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则该湖泊生态系统消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的能力会 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3)该湖泊曾发生过水华,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并覆盖水面使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导致 ______ (填“需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进一步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 ______ (填“负反馈”或“正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4)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 9.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代表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老年三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______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 .该方法常用于调查 ______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______
            • 10. 如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回答
              (1)图中A表示 ______ ,B表示 ______ 型,C表示 ______ 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______
              (3)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 ______ ______ 、草本植物阶段、 ______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