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相距30 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____________,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表  不同种群密度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μg/mL)

              繁殖时期

              种群Ⅰ

              种群Ⅱ

              种群Ⅲ

              初期

              0.09

              0.11

              0.09

              盛期

              0.10

              0.08

              0.09

              中期

              0.06

              0.06

              0.06

              末期

              0.07

              0.08

              0.08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b,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2016年6月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型。可以预测,2017年6月后C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最可能是________,直接原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___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

              (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
              (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 4. 在衡水湖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相关资料如下所述。
              ①荷花、芦苇等挺出水面;睡莲、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则沉于水中。
              ②鲤鱼、鲢鱼等在水中觅食;鸭子、青蛙等在近岸浅滩获得食物;野兔、田鼠等则在陆地生活。
              ③槐树生长在较干旱土壤;杨树、柳树等生长在水源附近;芦苇、香蒲等生长在浅水或水边。
              ④鲢鱼在水体上层;鳙鱼在水体中上层;草鱼在水体中下层;青鱼、虾、河蚌在水底;泥鳅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请依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湖中所有的鱼并不是一个种群,原因是______。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鲢鱼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资料①②③④中所有生物的种间关系有______。
              (2)资料______(填序号)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与对______的利用有关,同时为动物创造了______。
              (3)资料______(填序号)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______分布。
            • 5. 简答题:
              (1)喝水多,尿就多,喝水少,尿就少,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体现在什么方面?
              (3)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概念之间的关系。
              (4)植物茎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5)从种群的概念分析,草原上的全部骡子不是一个种群的原因是什么?
            • 6. 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
              (2)为了保护云杉林中濒临灭绝的黄雀,现将人工培育的黄雀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黄雀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黄雀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 7.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植物 田鼠
              固定太阳能总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3 2.44×107 2.25×107 2.18×107
              (1)田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在研究过程中,可通过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很难再被捕捉,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4)该弃耕地很快形成了杂草,几年后出现小灌木,该演替属于______。群落中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现象,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的能力。
            • 8.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9.
              A、如图1是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______型。B属于______型,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类种群的种群密度会______。
              B、图2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2)③为______,为______。
              (3)6为______作用
              (4)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是沿______途径实现的。
            • 10. 济南南部山区的红叶谷生态景区,植被资源丰富,分布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各种动物生活其中,景区内绚秋湖、水趣苑自然水资源丰富,山水相映成趣。
              (1)该区域全部红叶黄栌构成一个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
              (2)在调查绚秋湖中鲤鱼的种群数量时,如果由于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则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条件,使动物也有了类似的分层现象。
              (4)红叶谷景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植物开花需要感受光信息的刺激,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能够开花,这说明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