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依次有草丛沼泽、灌丛沼泽、落叶松沼泽、森林等,科研人员对该保护区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几种植被中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森林

              55

              16.36

              落叶松沼泽

              51

              11.51

              灌丛沼泽

              23

              14.39

              草丛沼泽

              21

              3.94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________。以上几种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若要调查估算森林中某种鸟类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一段时间内决定其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_。

              (3)几种植被中草丛沼泽的鸟类丰富度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森林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

              (4)科研人员调查发现这几种植被中的有机碳量各不相同,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多少主要取决于动植物的残骸量和________。

            • 2.

              2015年,我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的冰川发生移动,侵蚀了当地1.5万亩草场,近70户牧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冰川移动在全球有多处发生。冰川移动后暴露出的裸地,最终可演替成包含地衣、苔藓、一些草本和小灌木以及少数种类动物的冻原群落。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演替类型上看,冰川移动后所形成的裸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_____________(填“仍会变化”或“不再变化”)。

              (2)分析灌木、草本以及地衣苔藓的分层现象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这种分层现象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植物对        的利用能力。

              (3)群落中生活的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小灌木,其种子不能远离母株,因此形成的分布型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________(填“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或“集群分布”)。

              (4)在研究冻原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可采用的统计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对采集的土壤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热带雨林,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填“强”或“弱”)。

            • 3.

              某生物研究所对我国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调查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取 ________ 法。若标记个体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__(选填“偏高”或“不变”或“偏低”)。

              ②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直接原因是 ________

              ③在环境条件不被破环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________(中文名称)。

              (2)据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100年前发生过大火,所有植被被焚毁。在历经了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已知该草原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人员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



              ①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________ 

              ②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________ 

              ③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 4.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种群

              同化能量

              1.1x108

              2x109

              1.4x109

              9x107

              3.4x106

              图2是种群乙 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3)图1中___(数字)=2×109,C表示_________.
              (4)图2 中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信息,说明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 5.

              (每空1分,共10分)完成以下概念图: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羊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能较长时间提供青饲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羊草种群数量的变化,需要调查该种群的           

              (2)羊草草原上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是          (填“相同”或“有差别”)的。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如果过度放牧,羊草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他杂草所取代,会改变群落演替的             

              (3)研究发现,羊草株高达 25cm时,较适宜放牧。为研究放牧对羊草草原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留茬高度来模拟草原利用强度,在一年内测定群落植被的生长速度,结果如下图,留茬高度为       时,植被的生长速率最大,说明适度利用草原可           (填“促进”或“抑制”)植被的生长速率。

            • 7. (7分,每空1分)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发生在由泥沙形成的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                ,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                。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_________ ,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         型曲线。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8. (6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一点)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 9. (7分)某沙漠气候干旱,物种稀少。下图是该沙漠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中有水区域与缺水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        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2)图示的食物网中涉及响尾蛇的食物链有 _   条。

              (3)人们常捕捉响尾蛇以用于商业活动,若在某些区域内更加容易捕获响尾蛇,则说明响尾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           分布。捕捉时人们常向蛇穴喷洒汽化汽油以引出响尾蛇,这种方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                      功能设计的。

              (4)经统计十年前该地区的德州角蜥种群数量为1800只,若在理想条件下德州角蜥毎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预计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为          只。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徳州角蜥的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下的数值,主要是因为受到了            等种间关系的影响。

              (5)若该生态系统在一年时间内能量的输人和散失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大致相同。

            • 10. (8分)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右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    ▲        ▲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    ▲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