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2.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甲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3)上表数据是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

            • 3.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

              (1)采用_________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若选取面积为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株/m2

              (2)如图1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2 A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B、C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A图中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_(增加或减少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

              ③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水平以上,因为在此水平______。

            • 4. 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物种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若要调查该群落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______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

            • 5.

              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物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怏然生机。测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入倍,图甲为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乙图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请分析回答:

              (1)山谷中该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中,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_____,该种群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据图I可知,在第b至c时间内该种群为___________型种群,幼年个体数量____________(多于、少于或等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

              (3)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能力。

              (4)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___。

            • 6.

              Ⅰ.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

                      ②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

              (2)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填K或K1或K2),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

            • 7.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_______。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环境阻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其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______________。 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Ⅰ或Ⅱ或Ⅲ)时,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 8.

              夹河湿地曾是烟台城市周边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和空间特征。

              (2)研究者在夹河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样方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调查中要记录样地中每个物种的高度,利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样地内的物种_____________。

              (3)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_________点;乙曲线上D、F两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上升的是________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如今夹河两岸景色宜人,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 9.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演替;在这些群落类型中,动物分层现象最复杂、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2)群落中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

              (3)群落中_________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 10.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 (任写两个)。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中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