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 ______ 头.
              A.98   B.121   C.112   D.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1.据图分析: ______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 ______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______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曲线 ______
            • 2. 如图中甲为种群的三种典型的年龄组成类型,乙为种群的三个典型存活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

              (1)某害虫种群年龄组成虽为A型,但有关专家却推断它不会泛滥成灾,原因是这种害虫的年龄存活曲线如乙图中的 ______ 曲线.
              (2)若乙图中Ⅰ、Ⅱ、Ⅲ分别表示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 ______ 猪场;调查得知,另外两个养猪场经营不好的原因是: ______ 猪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 ______ 积压; ______ 猪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 ______ 大量死亡.
              (3)在渔业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鱼网孔眼的大小,保证水域中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出现甲图中的 ______ 类型,才能保证鱼产量的稳定.
            • 3.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______ 有限,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______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 ______ 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 ______
              (3)如图2所示为3种种间关系示意图.判断以下生物对应的示意图,狐与兔,根瘤菌与豆科,农作物与杂草: ______ .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 ______
            • 4.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
              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 ______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
              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
              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答两条即可)是 ______ ______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______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① ______ ______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除了用上述数学方程式表示外.还可以用 ______ 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 ______
            • 5.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______ ,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 ______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 ______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 6.
              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对应于图1的名称:① ______ ;③ ______ ;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 ______ .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______ ,甲种群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① ______ ;② ______
              (3)若图3中的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流动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能增重 ______ kg.C中的碳元素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存在.
            • 7.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请回答问题: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1)若该鱼以植食性鱼类为食,该鱼应属 ______ 级消费者.湖泊中的不同鱼类常常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水层中,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按上表调查可得出该种群的特征是 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______ ,据此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3)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______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如果被标志过的鱼放回后更易被捕捞,则用该方法得到的调查值较真实值偏 ______
            • 8. 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根据曲线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 ______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______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______ ;② ______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______ 期.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一个种群为鸟类,则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 ______ ______
            • 9.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后,发现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采取 ______ 法.
              (2)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甲图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3)请根据甲图在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B、D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
              ______
              (4)表为该森林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 560 4 280 77 11
              乙种群 0 120 3 280 4 600
              ①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的 ______ 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______
              ②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种状况对该生物群落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
            • 10.

              一片水稻田可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30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_______,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_______。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这种演替称为_______演替。

              (3)根据水稻田中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可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在此食物链中,黑斑蛙处于______营养级。

              (4)若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浮游植物,养殖河蟹、鱼类等动物,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稳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