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l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后表示有外界因素引起的变化。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曲线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分析: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且种群数量为K3时,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a点若遇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5)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由图可知,_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 2.

              I、图1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中每个细胞核DNA的含量,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

              (1)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选用伸长区或成熟区细胞的原因是多数细胞__ .____________ 。

              (2)下列对图1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含量才急剧增加

              B.图中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核膜重新形成

              C.图中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

              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和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对腋芽(侧芽)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图2为完整植株和去顶植株中顶端优势的模型,实线的宽度代表高水平的量,虚线代表低水平的量,箭头表示运输方向.


              (3)研究者在小桐子植株腋芽处施加细胞分裂素后,可测得控制DNA复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表达量增加.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可以促使腋芽细胞周期进程中的______.

              A.G2→M期       B.S→G2期      C.G1→S期      D.M→G1

              (4)生长素可以促使多糖分子之间的组织结构改变,使细胞壁可塑性增加,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该多糖是_____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图2分析,顶芽存在时腋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调查种群密度的各种方法中,其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全部是估算值,不全是估算值);调查一只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数目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春运期间广州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在种群的J型曲线中,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请问该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用λ表示)

            • 3.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 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②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④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⑤若该鱼是杂食鱼类,以水草和植食性鱼类为食,则该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其食物中水草和植食性鱼类各占一半,该鱼体重增加 1 公斤,最多需水草________公斤。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和食物条件。


              (3)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 演替。

            • 4.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稻田中的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很大.
              (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 ____________ 。

              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田弃耕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数量下降。 (填“成年福寿螺”还是“成年福寿螺卵”)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生物防止相比,灭螺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夹河湿地曾是烟台城市周边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_和空间特征。

              (2)研究者在夹河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____________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调查中要记录样地中每个物种的高度,利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样地内的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___________点;乙曲线上D、F两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上升的是___________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 随着政府治理力度加大,夹河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诸多生物纷沓而至,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其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5)如今夹河两岸景色宜人,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 7.

              Ⅰ、如图是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图示生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鹰处于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的数量一定会下降吗?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为福建龙井生态农业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__________。

              (2)若调查放养的山鸡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法。

              (3)若要调查此生态农业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需采用_________法。

            • 8.

              下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表示___________型,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_________,图乙中d点表示是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  ,cd段增长逐渐放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_____点开始防治。

            • 9. Ⅰ.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

              ②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水平。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填K或K1或K2),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

            • 10.

              在苹果树林高湿度、低风速的环境下间种草菇,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一种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请回答:

              (1)苹果树开花后,可通过喷施较高浓度的             疏花疏果来提高单果的重量。

              (2)对果园中生物的能量流动进行分析,甲生物摄入食物中的能量为52.61kJ/(cm2·a)、同化量为25.7kJ/(cm2·a)、粪便中的能量为26.91.0kJ/(cm2·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23.1kJ/(cm2·a),该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培养基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从其功能角度分析,果农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果园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如图。C点时甲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F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Nt小于a时,甲、乙两种生物中______更易消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