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Ⅰ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 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能量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3)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2.

              下列为小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

              (1)⑤表示______。若已知⑥可以通过影响①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则图中②表示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 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害虫种群密度。

              (5)在自然条件下,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动物由于社会行为常常表现出__________分布。

            • 3.

              下图l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后表示有外界因素引起的变化。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曲线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分析: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且种群数量为K3时,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a点若遇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5)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由图可知,___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 4.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亚马逊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           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                  

              (2) 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     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                    型曲线。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          法。

              (3) 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如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                         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成年(生殖期)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② 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_。

              ③ 实验结果证明:                         

            • 5.

              I、图1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中每个细胞核DNA的含量,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

              (1)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选用伸长区或成熟区细胞的原因是多数细胞__ .____________ 。

              (2)下列对图1的描述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含量才急剧增加

              B.图中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核膜重新形成

              C.图中核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因为着丝粒分裂

              D.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

              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和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对腋芽(侧芽)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图2为完整植株和去顶植株中顶端优势的模型,实线的宽度代表高水平的量,虚线代表低水平的量,箭头表示运输方向.


              (3)研究者在小桐子植株腋芽处施加细胞分裂素后,可测得控制DNA复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表达量增加.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可以促使腋芽细胞周期进程中的______.

              A.G2→M期       B.S→G2期      C.G1→S期      D.M→G1

              (4)生长素可以促使多糖分子之间的组织结构改变,使细胞壁可塑性增加,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该多糖是_____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图2分析,顶芽存在时腋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调查种群密度的各种方法中,其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_(全部是估算值,不全是估算值);调查一只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数目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春运期间广州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在种群的J型曲线中,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请问该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用λ表示)

            • 6.

              图甲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乙是图甲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J/(cm2·a),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7.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 000 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 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②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④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⑤若该鱼是杂食鱼类,以水草和植食性鱼类为食,则该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其食物中水草和植食性鱼类各占一半,该鱼体重增加 1 公斤,最多需水草________公斤。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和食物条件。


              (3)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 演替。

            • 9.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如下图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调査小组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选取样方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该调查小组对海洋中某种食用动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该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分析,在第1~5年间,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________;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__。

            • 10.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若选取面积为 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 n1, n2, n3, n4, 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株 /m2

              (2)如图1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 λ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 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