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形式的能量;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同时,通过 ______ 调节生物钟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若对该生态系统中兔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草原中因不同区域土壤湿度不同而生长的不同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 ______ 结构.
              (3)图甲中能量m2主要来自 ______ 作用,图乙中 ______ 属于图甲中的III.
              (4)图乙中,若草同化的能量不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猫头鹰的食物来源中与食虫鸟的比例由1:1变为2:1,则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 ______ 倍(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字).
              (5)图丙中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 ______ 稳定性越弱;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 ______ 稳定性越弱.
            • 2.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字母表示相关能量),图乙是一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请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______ 和分解者.
              (2)调查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2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3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600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42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80只.该地区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是 ______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与实际相比 ______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在图丙坐标图内用曲线表示.
              (4)W1是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那么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______ (用字母表示);则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用字母表示).
              (5)图乙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鲈鱼为第 ______ 营养级;幽蚊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 调节.
            • 3.
              某研究小组选取了池塘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 A B C D E
              鱼甲 河蚌 小球藻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水蚤 水蚤、小球藻 / 水蚤 小球藻
              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 ______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食物链上某些个体的行为能为相邻物种提供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 .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______ 倍.
              (3)研究小组在当地鱼类专家的帮助下,绘制出了鱼甲在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调查该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捕捞鱼甲的最佳时机是图中的 ______ .t2时的种群数量是该池塘中鱼甲的
              (4)适量的投入鸡粪可以为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与传统农业生产直接把鸡粪用作肥料相比,鸡粪喂鱼的最大优点是 ______ .
            • 4.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有关生态学调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要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度,宜采用 ______ 法.要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宜采用 ______ 法.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田鼠,其中带标记的田鼠15只,那么该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______ 只/公顷.
              (2)利用几十年所调査的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该种田鼠种群数量数据,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
              ①分析曲线可知第9年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______ 型,田鼠种群数量最少是第 ______ 年.
              ②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最在下降,原因可能是 ______ ;如果维持20年前后λ的增长趋势,种群数量将呈 ______ 型曲线増长.
              (3)由于鼠害日益严重,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遭受极大的破坏,这种现象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较弱.当人们意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后,通过多种方式控制住了鼠害,草原植被也逐渐恢复,此阶段草原生态系统发生的演替属于 ______ 演替,在这种演替过程中,人类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和 ______ 进行.
            • 5.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样地编号 植物种类数(种) simpson多样性指数 薇甘菊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 65
              2 16 21 0.71 0.86 92 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 ______ 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査方法为 ______ .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______ .
              (3)田野兔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 ______ .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 ______ .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处理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kg薇甘菊: ______ .
            • 6.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植物→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 ______ 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没有带标记的20只,带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______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 ______ 作用以 ______ 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 ______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 7.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 ______ .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______ .
              (3)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位置的生物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的 ______ ;其次,森林中不同种类植物存在明显分层的现象,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 ______ 的能力.
            • 8.
              天露山是珠三角最高的山,山上生长着杜鹃花、吊钟花、龙须花、勒杜鹃、野杪椤、原生茶以及各种珍稀花木等组成了一座绿色的宝库.每年的4-6月一片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
              (1)调查天露山中杜鹃花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 ______ 法,取样的关键 ______ .
              (2)与周围人类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天露山的物种丰富度较髙,物种丰富度是指 ______ .为了调查山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 ______ 法.有同学在用诱虫器采集土壤中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 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
              (3)山上,黄背草髙约0.5米,杜鹃花1-2米,而野杪椤可达2-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 ______ 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______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同学们发现,被踩踏过的地方,吊钟花等被低矮的草取代,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 演替.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演替的 ______ .
            • 9.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部,海拔2215-3364米,年平均气温6.2℃,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56科,131属181种;动物10目28科68种.区内有着广袤的、被誉为“地球之肾”的高原湿地,栖息着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就是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亚高山沼泽化高原草甸湿性生态系统,黑颈鹤数量已由1990年初建保护区时记录到的300只增加到了2016年记录到的1301只.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黑颈鹤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 ,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______ .
              (2)太阳能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______ 、 ______ 功能实现的基础.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进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______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增强.
              (4)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______ .
            • 10.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l03kJ),该生态系统巾某种植食性鱼类的种群增长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463 X Y
              呼吸作用消耗 96 24.5 3.8
              未被利用 292 29.3 3.1
              分解者分解 12 2.1 微量
              (1)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 ______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______ ×l03 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包括 ______ 两部分.
              (3)调查水体中鱼类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为 ______ .分析上图可知,由O到T2时刻,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