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小组对常规单作棉田和豆间棉田(棉花与绿豆间作)内所有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捕食性瓢虫的控害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
              类型田摄入量(kJ/(m2•a))占捕食性天敌的总量(%)对棉蚜控害功能系数(%)对多有害虫控害功能系数(%)
              常规单作棉田60.4238.0412.857.98
              豆间棉田26.4528.915.072.39
              (注)控害功能系数=捕食性天敌的摄入量/害虫净生产力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棉田内棉蚜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就豆间棉田分析,其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体现为    ,两种作物间作的好处是    
              (2)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棉蚜与棉花之间的关系是    ;棉花被蚜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气体吸引棉蚜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说明该功能具有    的作用.
              (3)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捕食性瓢虫对    棉田的控害效果较好;两种棉田中    的害虫净生产力较高;捕食性瓢虫对棉蚜的控害功能系数高于对所有害虫的控害功能系数,原因可能是    
            • 2. 某研究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图中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82009201020112012
              10.09.286.85.5
              3.02.11.10.30.1
              0.30.61.11.52.3
              3.02.00.40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3)图2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
            • 3.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调查蜥蜴个体数最好采用    法,蜥蜴种群的空间特征是    
              (2)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    (填“加剧”、“不变”或“减弱”).
              (3)据石头的远近    (填“是”或“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4)调查还发现,灰喜鹊是蜥蜴和蝗虫的共同天地,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招引鸟类来落户,可有效仿治蝗虫.与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这种生物防治的意义是    .依据调查结果,请再提出一条简单易行的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措施:    
              (5)请画出由蜥蜴、禾草植物、非禾草植物、蝗虫、灰喜鹊等组成的食物网.    
            • 4. (2016•深圳一模)稻田中的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很大.
              (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    .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    .稻田弃耕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与生物防止相比,灭螺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①     ②    
            • 5.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①    ;②    ;该小组还采用    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偏小).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    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数量为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    点年龄组成.
              (3)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随着田鼠活动的日益猖獗,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    
            • 6.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填“高于”或者“低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
              (2)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    并计算平均值.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    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    
            • 7. (2016•常州一模)农田中除农作物外,往往还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蛇处于    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    
              (2)有些蛇可以利用颊窝感知田鼠散发的热量,从而在夜间捕食,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    信息传递的特点.
              (3)由于某种原因,农田没有进行及时的打理,农作物很快被杂草代替,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    演替.
              (4)若图中任何生物从它上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同化到的能量比例相同,则蛇体内有机物增加10g,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需要消耗植物    g.
              (5)某调查小组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中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在同一地点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则该田鼠的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由于标记方法的不当导致被标记田鼠更容易被捕获,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和实际值相比    
            • 8. (2016春•莆田校级月考)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2
              (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    
              (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等级高度(cm)数量(株)
              a级h≤10120
              b级10<h≤3062
              c级30<h≤10032
              d级100<h≤30016
              e级h>300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 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的结果. 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    变小.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某兴趣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右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4)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    .分析五年来5种植物的数量变化,你认为城市绿化选择物种时应坚持    原则.
              年份
              种名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豚草0.30.61.11.52.3
              狗尾草10.09.286.85.5
              曼陀罗3.02.11.10.30.1
              灰绿藜3.22.81.71.30.6
            • 10. 宁波木犀是一种常绿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其生长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分子水平研究表明,宁波木犀和桂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同属于木犀属,因此常有人将宁波木犀当作野生桂花来利用而被大肆采挖,造成了宁波木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1)图为不同区域宁波木樨海拔垂直分布格局,由图1可知,宁波木樨垂直分布区域最广的是    省.下列最可能与造成如图分布格局无关的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光照D.土壤
              (2)调查发现,同一区域不同海拔的宁波木犀种群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宁波木犀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    保护.为使其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是    
              A.种子繁殖B.嫁接C.扦插D.植物组织培养
              (4)调查某一区域内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图2中ABCD所示为各种不同的取样方法,图中黑点表示被统计的宁波木犀,其中对取样的统计方法正确的有    (多选).
              (5)研究者借助PCR技术对黄山、金华和南京地区的宁波木犀种群和桂花种群之间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研究,并绘制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图(如图3),由此推断    亲缘关系最近.
              A.黄山和金华的宁波木犀
              B.黄山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C.金华和南京的宁波木犀
              D.南京的宁波木犀和桂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