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生态学家对某草原上4种蝗虫处于不同密度时对牧草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对蝗虫的幼虫(跳蝻)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不同种蝗虫间是竞争关系,蝗虫与牧草之间是捕食关系
              C.研究结果显示4种蝗虫中,狭翅雏蝗对草原的危害最大
              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产生危害
            • 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
              B.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
              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
            • 3.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样方法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器取样法
            • 4.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4只    
              B.48只    
              C.120只  
              D.144只 
            • 5. 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盛在含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 6.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标志重捕法
              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8.

              下列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l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方法
            • 9.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知,蜥蜴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________(填“加剧”、“不变”或“减弱”)。

              (3)距石头的远近________(填“是”或“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4)调查还发现,灰喜鹊是蜥蜴和蝗虫的共同天敌,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招引鸟类来落户,可有效防治蝗虫。与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这种生物防治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依据调查结果,请再提出一条简单易行的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 10.
              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
              A.125只/hm2
              B.100只/hm2
              C.75只/hm2
              D.50只/hm2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