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蚕豆是具有较高固氮能力的豆科作物,但长期单作(单一连续种作)会导致蚕豆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加重、产量降低,科研人员研究了小麦与蚕豆间作(相间种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其结果如下。请回答问题。
              种植
              时间(天)
              微生物总量×107/(cfu•g-1 尖孢镰刀菌数量微生物总量×105/(cfu•g-1
              间作蚕豆 单作蚕豆 间作蚕豆 单作蚕豆
              137 7.89 5.92 1.48 1.88
              147 7.33 4.97 2.24 3.11
              157 11.95 9.41 3.86 5.09
              168 11.13 7.48 4.56 7.58
              175 11.85 10.92 4.65 8.24
              (1)______与蚕豆共生,使蚕豆具有较高的固氮能力。调查蚕豆植株的患病率(患病个体数/被调查个体总数)可用______法进行调查,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可采用______进行测定。
              (2)小麦与蚕豆间作,一方面可提高土壤______数量,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较多的CO2;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______,从而提高小麦与蚕豆的光合效率。
              (3)蚕豆枯委病的发病率与土壤______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间作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较少,其可能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 2.

              “植物A→动物B→动物C”是某草原的一条食物链,生态学家对该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并绘制动物C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2016年6月C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型。可以预测,2017年6月后C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最可能是________,直接原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监测了C种群几年间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数量变化曲线,见图乙。监测过程中为控制C种群的数量,引入了以C为食的种群D。据图分析,D最可能是在图中___________点对应的时间引入,该时间点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控制C种群数量增长的最佳时期。

              (4)动物B和动物C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同化的能量中有不足10%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其余的能量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
              内蒙古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呼伦贝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中国著名的牧羊区,也是一处旅游胜地.
              (1)如果要调查该牧场某种双子叶草类的种群密度,使用的调查方法一般是 ______ .
              (2)牧民发现,随着羊数量的增加,草地上植物种类反而有所增加,原因是 ______ .
              (3)羊摄食草后,草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反映处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稳定性.但是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破坏而土地荒漠化.羊同化的能量去向是 ______ .
            • 4.
              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_____ .
              (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 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2位).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 ______ 的呼吸作用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4)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功能实现的基础.
              (5)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 5.
              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冷蒿是该牧场的优势种,用样方法调查冷蒿种群密度时,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可能有 ______ (至少答出3点).
              (2)调查中发现该牧场还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 ______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 ______ .
              (3)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 6.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某研究所对天目山不同海拔檫木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调查,根据海拔由低到高分别确立了Pop1、Pop2、Pop3、Pop4和Pop5等5个海拔群体.
              (1)若要调查天目山檫木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通常采用 ______ (方法).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各个种群能够在不同海拔环境下生存是 ______ 的结果.
              (3)测定天目山檫木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 ______ 来测定5个种群DNA片段的相似性.经测定,得到表.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则越 ______ .(选填“近”、“远”)
              遗传相似性
              Pop1 Pop2 Pop3 Pop4 Pop5



              Pop1   0.78 0.78 0.63 0.52
              Pop2 0.25   0.82 0.77 0.64
              Pop3 0.25 0.20   0.66 0.63
              Pop4 0.46 0.26 0.41   0.81
              Pop5 0.66 0.45 0.46 0.21
              (4)经调查,人类活动是影响天目山各海拔檫木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但还未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下列方法最为可取的是 ______ .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离体保护D.禁止人类活动.
            • 7.
              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 (成分),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 ______ .
              (2)在 ______ 的环境条件下,非洲大蜗牛入侵以来数量几乎呈“J”增长,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因此需要采取防治手段控制该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 ______ 参数.有人提倡饲养鸡、鸭、鹅来控制非洲大蜗牛的增长,已收到较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属于 ______ 防治.
              (3)有学者推测,非洲大蜗牛也可能替肉食动物提供了一个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进而改变本生态系统的 ______ 、 ______ 和信息传递功能.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非洲大蜗牛同化能量去向的详细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______ .
            • 8. 经调查,人类活动是影响天目山各海拔檫木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但还未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下列方法最为可取的是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离体保护              D.禁止人类活动

            • 9.

              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1)森林采伐后,生境破碎化,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降低,群落发生_______________演替。

              (2)根据林区的地貌特征,研究者_______________选取若干样方,在每个10m×10m的大样方内部,选取了_________个 2m×2m的小样方(见图1),调查马鹿的足迹数量,统计并推测马鹿种群数量。

              (3)科研人员冬季调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为M)和马鹿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____________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属于食肉类动物,但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小型犬浣熊的数量多达数千只,目前还不属于濒临绝种的动物,但这并不代表该动物就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为估计已有42%的小型犬浣熊的栖息地被转化为农业用地或人类居住区.如图是与小型犬浣熊有关的曲线.分析回答:
              (1)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______ ,至少占有 ______ 个营养级.
              (2)若a时人类开始逐步将小型犬浣熊的栖息地转化为农业用地或人类居住区,b时人类开始退耕还林,撤离小型犬浣熊的栖息地,则曲线可以表示小型犬浣熊所在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的变化.c时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 ______ 法.
              (3)若该曲线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增长速率,则种群在 ______ 时期处于增长阶段;若该曲线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差值,那么种群密度在 ______ 时最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