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的草、鼠、野、狐及鹰等生物。调查得知,上述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有3个营养级,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流入各种群的能量相对值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野兔
              能量相对值 500 30.5 3.3 2.58 39.5
              (1)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法。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可能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请根据捕食关系画出以上生物种群构成的食物网。______
              (3)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生产者能量不能100%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原因有______。
              (4)人们从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收获的野菜、果实大多数用于制作牲畜饲料,只有少部分给人食用,这不利于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和______.某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甲图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株/m2
            • 3.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 4.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植物 田鼠
              固定太阳能总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3 2.44×107 2.25×107 2.18×107
              (1)田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在研究过程中,可通过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很难再被捕捉,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4)该弃耕地很快形成了杂草,几年后出现小灌木,该演替属于______。群落中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现象,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的能力。
            • 6.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7.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
              (2)稻田的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 8. 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_。
              (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各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____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株、18株、16株、16株、15株、13株、15株、11株、13株、11株,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_____。
              (5)如果要调查某一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该调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6)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和______。
            • 9. 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
              (2)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上云杉林的植被恢复,研究人员用______调查了云杉的种群密度,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的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______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是我国的珍贵树种,其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 10. 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乔木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树种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密度/株•hm-2 %
              A 1267 100.00 0 0 0 0
              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50 4.95 80 7.92 880 87.13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法,理由是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