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І.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2.

              2013年11月23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2013环保成就奖”在香港揭晓,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白鸯湾湿地获得“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白鹭湾湿地建成后,环境得以改善,吸引了很多鸟类到此栖息。是我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但要建成真正意义的生态湿地,发挥人工湿地的区域生态调节功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白鹭湾温地工程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对白鹭湾湿地中白鹭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白鹭湾湿地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其中的水生植物属于___________。

              (3)白鹭湾的前置水处理系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消除河水污染,保持白鹭湾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

              (4)该湿地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____分布。该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5)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该湿地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_______信息。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

            • 3.

              回答以下有关生态学实验的问题:

              (1)调查草原上跳蝻、野兔的种群密度,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分别是                                      

              (2)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检测方法是                              

              (3)“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的属于      。(A.实验组   B.对照组)            

            • 4.

              灰茶尺蠖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下面是对某地区灰茶尺蠖的研究发现:

                 资料一:灰茶尺蠖有黑体型和灰体型两种形态。灰茶尺蠖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1~23℃,低温或高温均阻碍灰茶尺蠖的生长发育。相较于灰体型,黑体型对低温适应能力更强,但抵御高温能力差,所以在高温季节、热带地区或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是不利于黑体型种群繁衍的。

                 资料二:研究发现茶尺蠖黑体色对灰体色为显性性状,但在某地田间调查发现,黑色个体在田间数量较少,黑体型在田间的最高分布比例是35%,有些区域目前甚至没有黑体型的分布。

              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若要调查温度对茶尺蠖产卵的影响,需调查单位面积上灰茶尺蠖虫卵的数量,调查方法应选择_____________法。

              (2)黑体与灰体两种体色灰茶尺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3)温度等气候条件能影响昆虫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此外影响灰茶尺蠖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等。若要减小对茶树的危害,可选择特定的环境条件种植,降低灰茶尺蠖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二所述结果与其显性遗传特性不相符,依据资料一对此结果作出假设___________。

            • 5.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  灌木林(丛)→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 6.

              某班生物兴趣小组分成甲乙2个小组依次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

              (1)调查时应该分别采用什么方法?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如果该农田范围1公顷,甲组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0只鼠,第二次捕获36只,其中标记的有15只,则该农田的该种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只/公顷。

              (3)调查小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农田害虫危害严重,于是向农田的主人提供了几点降低虫害的建议,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2点即可)。

            • 7.

              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

              (4).每年输入草原的能量,一部分流入第二营养级,一部分储存草原中植物于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引入后从1915年到1960年该岛上驼鹿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用所学过的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引入孤岛的驼鹿与其他共同生活在这个岛上的生物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称为       

                 如果让你来调查不同年份驼鹿的数量,你采用         法进行调查.

              (2)自1915年被引入后至1930年,驼鹿种群数量增长迅速,推测主要原因有           

                 1920年人们看到驼鹿数量的增长情况后,有人想在该岛引入驼鹿的天敌狼,利用狼与驼鹿的       关系来控制驼鹿的数量。从客观上讲,狼通过吃掉驼鹿种群中的部分个体,降低了驼鹿的种群密度,对驼鹿的种群发展是    (有利∕不利)的。

            • 9.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

              (3)若长期不耕作,则将会发生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 10.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其         中,流向了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