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盗猎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自九十年代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藏原羚的数量得到恢复,植被亦得到有效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藏原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自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藏原羚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为调查保护区中藏原羚的数量,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只藏原羚,放归后,第二次捕获9只,其中有标记的6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km2。                  

              (2)藏原羚所同化的能量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绝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3)狼能够依据藏原羚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藏原羚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羌塘自然保护区受到轻度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 2.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1)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2)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研究小组研究中,采用了何种调查方法获取研究对象——鱼?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②分析该湖中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及数量变化趋势。

            • 3. 请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演替的问题:
              (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______(至少答两点)。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______方法进行酵母菌计数。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常用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______方法来统计丰富度。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次生演替是在______ 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______的地方发生的。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
              (4)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