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1。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为了调查该池塘中成年乌鳢的数量,第一次捕获15条乌鳢,其中成年乌鳢8条,全部标记后放回。再次捕捞时,捕获18条乌鳢,其中9条成年乌鳢中具有标记物的有2条,据此推测该池塘中成年乌鳢数量大约________条。研究发现被标记个体不易于被捕获,则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图2中,E表示________。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8 kJ,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 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调查发现,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提高,进一步调查发现棒花鱼数量显著减少,原因是________。为了有效修复该生态系统,应该通过________措施调节鲢鱼的密度,从而有效控制浮游植物密度。

            • 2.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艾蒿(株/平方米)

              5

              10

              6

              3

              1

              1

              白杨(株/100平方米)

              0

              1

              2

              4

              8

              8

              鼠(只/100平方米)

              0

              1

              2

              4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单位kg/(hm2·a)。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图甲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乙是图甲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J/(cm2·a),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4.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②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矢车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羊、鼠和食草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 5.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其适生地能攀援、缠绕于乔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因此,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有机碳储量/t·hm-2

              未入侵区域

              轻度入侵区域

              重度入侵区域

              植被碳库

              51.85

              50.86

              43.54

              凋落物碳库

              2.01

              3.52

              5.42

              土壤碳库

              16l.87

              143.18

              117.74

              总计

              215.73

              197.26

              166.70

              (1) 调查薇甘菊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薇甘菊与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 

              (2) “植被碳库”中碳主要以____形式存在,这些碳的主要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减少了____%。 

              (4) 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土壤碳储量减少是因为薇甘菊根系较多且密集,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_________。 

            • 6.

              以下为测定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操作过程:

              ①选取该双子叶草本植物分布比较均匀、长24公里、宽2公里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五等份,在每份中央划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样方;③每个样方内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数量记录如表:

              (1)该操作方法叫做样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法。根据此表,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

              (2)若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_株。


              (3)该调查结果___________(是或否)可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________及________的影响。

              (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与我国本世纪中叶后,人口状况趋势相似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

              (4)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大型肉食动物(如虎)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虎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________________。

            • 8.

              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5

              18

              15

              19

              15

              14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9.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知,蜥蜴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________(填“加剧”、“不变”或“减弱”)。

              (3)距石头的远近________(填“是”或“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4)调查还发现,灰喜鹊是蜥蜴和蝗虫的共同天敌,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招引鸟类来落户,可有效防治蝗虫。与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这种生物防治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依据调查结果,请再提出一条简单易行的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 10.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________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_________法。

              (2)据图分析,该岛屿社鼠性比在_________季较高,此时种群数量相对较_________。社鼠种群的性比可通过影响_________调节种群数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