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rmin-1>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在干酵母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恢复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2)接种量为1.5mL、摇床转速为250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6h后数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图1是一块规格为lmm×lmm×O.l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所示观察到的图像。

              ①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__________,目的是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

              ②图1这块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_____个计数室。

              ③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上含有____________个中方格,其容积是____________mm3

            • 2.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 3.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摄取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有___条食物链,鱼b和小型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 

              (2)若在图中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则鲈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______营养级。鲈鱼的引入,短时间内将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是_____。在短时期内,鲈鱼的种群增长方式为____。

            • 5.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
              (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 6. 图示某物种种群λ的变化,据此分析:
              (1)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时对应的最早年份是第______。
              (2)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填“<”“=”或“>”)死亡率。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型。
              (3)种群数量以“J”型增长的环境条件式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_。
            • 7.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Ⅰ.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

              (1)曲线______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当曲线③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______保护的措施以防止其灭绝.图中阴影部分产生可能会引起该种群的______发生改变,表明物种发生了进化.
              (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其年龄组成为______.
              Ⅱ.图乙是将灰喜鹊引入某个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调查了10年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______,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______点.
              (2)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3)如果人类为了改善生态景观,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致生物______降低.
            • 8. 1859年,托马斯•奥斯汀从欧洲带了24只野兔来到澳大利亚。一个世纪之后,野兔的数量已经蹿升至6亿只,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消灭兔子,澳大利亚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有袋类动物。最后又引进了粘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如图是引入狐狸和粘液病毒后的野兔数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据题意分析,引入粘液瘤病毒之前,野兔种群数量接近______型增长。推测引入粘液瘤病毒的时间可能是______(a、b、c、d、e、f)所对应的时间,理由是______。
              (2)牛羊、狐狸、粘液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分别是______。
              (3)在引入粘液瘤病毒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也曾采用播撒毒药T的方法进行过兔灾的防治,不但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人们在与澳大利亚相聚甚远的南极某种鸟的卵壳里也检查出来了毒药T的踪迹,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范围是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
            • 9. 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
              (3)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图1中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______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______.
              (4)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mL)
              实验组别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7天
              第一组 25 35 150 400 600 800 800
              第二组 25 45 160 420 800 820 820
              第三组 25 25 140 380 700 780 800
              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如图2曲线图形式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 10. 如图甲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图乙是科学工作者连续20年对该草原的某种鸟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O→b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在______之间。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3)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
              (4)图乙中该鸟类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少,第8至第1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若第16年种群的数量为200只,则第20年种群数量为______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