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间的过渡地带,兼有水域和陆地的特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湿地经过漫长的演替形成草原,属于初生演替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某湿地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
              D.湿地对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 3.
              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 <1000 10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类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 4.
              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如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湖光合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原因是光照
              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 5.
              如图是某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1)在该生态系统中沙氏变色蜥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沙氏变色蜥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______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另一部分被沙氏变色蜥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2)若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预测沙氏变色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 ______ ,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______ .
              (3)当引入沙氏变色蜥的天敌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______  发生改变.
              (4)该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______ 能力.
            • 6.

              京西灵山风景区山清水秀、奇峰叠翠、野花遍地、百鸟鸣唱,其主峰海拔2303m,是北京最高峰。研究小组调査该地区植物种类,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问题: 

              (l)研究者调査灵山植物种类采用的是           法。

              (2)灵山植被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构成群落的         结构。各层的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3)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7.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3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3个阶段中,第三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 8.

              关于草原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氮等可在草原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草原群落的植被长势几乎一致,没有垂直结构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该群落中
              D.群落中各种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9. 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推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
              (2)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表示的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数量变化.据图3分析可知: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填“甲”或“乙”)面包虫.

              (3)综合图1、2、3可知,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容器中的两种面包虫和容器中的所有其它生物共同构成了___.

            • 10.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B.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是数量特征、空间结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
              C.草地中的草高度相差不多,因此草地只有水平结构而无垂直结构
              D.群落中包含多个种群,群落的种群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