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回答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1)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能量摄入后的去向,其中C代表______。湖泊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同一个蜂巢中蜜蜂居住的蜂房不同,不能体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原因是______。
              (2)某草原年初时野兔数量为1000只,年末时为1100只,其中新出生200只,则野兔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水稻的均匀分布是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3)某生态系统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曲线中表示种群增长最快的点是______点,图中K______(填“是”或“不是”)表示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 2. 澳大利亚草原上天然牧草资源丰富,生存着种类繁多的生物,如图为草原上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群落,原因是______。
              (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______ (填“有”或“没有”)分层现象。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
              (3)若该食物网中杂食性小鸟和草原犬鼠同化的能量分别为a、b;小型猛禽摄入的能量为c,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d,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e,则能量从杂食性小鸟和草原犬鼠到小型猛禽的传递效率为______×100%。
              (4)19世纪,为了发展农业,当地政府鼓励猎人射杀袋狼。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最后一只袋狼被射杀,从此袋狼在地球上消失。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______的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下降。
            • 3.
              某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含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在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答下的问题: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______ 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该湿地水域中,多种鱼类高温时在水域中上层活动,低温时则转移到水域中下层,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 .
              (3)研究湿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动物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 .
            • 4.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旬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1)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2)调查牧草A或B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随机取样,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______  值.
              (3)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______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物种丰富度 ______ .生态系统 ______ 变复杂, ______ 能力提高.
              (4)为研究能量流动情况,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少量用于 ______ ,其余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 5.
              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生物戊所占有的营养级有 ______ 营养级.
              (2)若要调査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为使调査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采用该方法进行调查过程中应做到 ______ .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生物乙种群全部迁徙离开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系统生物群落的 ______ 下降,种群戊的数适变化趋势是 ______ (“增加”、“减少”).原因是 ______ .
            • 6.
              根据课本知识填空: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 ______ 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兴奋是以 ______ 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3)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 ______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4)免疫系统除了有防卫功能外,还有 ______ 功能.
              (5)群落的 ______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 ______ .
            • 7.
              一片水稻田可以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50-60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 ______ ,以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 ______ .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这种演替称为 ______ 演替.
              (3)根据该水稻田的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可以构成的食物链是 ______ ,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 ______ 个营养级.
              (4)稻田中浮萍、鱼虾等生物可以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 ______ .
            • 8.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
              (1)随着时间的推移, ______ 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第I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Ⅱ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______ .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______ 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 ______ ,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渐 ______ .
              (3)在IV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4)如果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和 ______ 进行.
              (5)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 .
            • 9.
              常德市政府为了改善市城区穿紫河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 ______ ;它还能抑制藻类生长,其原因是 ______ .
              (2)浮床植物能否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3)已知食草性鱼类的粪便中含14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60J,则食草性鱼类的同化量为 ______ J.
              (4)图2表示某底栖动物种群数量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图,当t为a~b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当t为c~d时,该底栖动物的出生率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
            • 10.
              如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调查时间调查项目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0 42.30 88.90 95.90
              17.43 55.50 116.61 150.8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 ______ .
              (2)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方法有 ______ 和 ______ ,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情况,以获知群落的 ______ .
              (3)研究者在该森林的灌木层另选取了三种植物,测定其光合速率,发现同处于灌木层的植物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这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4)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 ______ .
              (5)当各项调查数据 ______ 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极群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