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9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 2.
              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 3.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 4.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5.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6.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形式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

              (6)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

            • 7.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泥石流。一段时间后,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关于新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

              B.新群落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当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将不再进行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新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大
            • 8.

              Ⅰ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 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能量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3)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9.

              43.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 10.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
              C.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