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______ 有限,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______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 ______ 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 ______
              (3)如图2所示为3种种间关系示意图.判断以下生物对应的示意图,狐与兔,根瘤菌与豆科,农作物与杂草: ______ .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 ______
            • 2. 图1是某地区的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山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如山脚下生长的阔叶林,山顶上生长着针叶林,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这些植物的分布与 ______ 因素有关.
              (2)食品工厂常年向河流中排放污水,某兴趣小组分别调查了食品工厂和村庄附近河流中生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为村庄附近>食品工厂,可见河流是具备一定的 ______ 能力.
              (3)村庄稻田生态系统总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2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图3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值表示能量值(单位:J•hm-2•a-1).
              ①图2中缺少的过程是 ______ (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②图3中A的数值为 ______ J•hm-2•a-1,B表示 ______ 的能量.
              (4)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村庄农田被弃耕多年,最终形成了荒地,田鼠在荒地上大量繁殖.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气功护农田上的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鼠最初呈“J”型增长.该荒地田鼠的数量约为800只,若田鼠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a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 ______ 只.
            • 3. 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及引入某害虫的天敌后通过调查构建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的成分 ______ .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原理依据是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限的.
              (4)图乙模型属于 ______ (填“物理””概念”或”数学”),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______ 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 ______
              (5)碳元素在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 ______ (填生理过程).为了更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______
              (6)科研人员针对湿地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表:
              能量(kJ•m-2•a-1
              动物名称
              摄入食物中
              所含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
              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粪便中
              的能量
              铜锈环棱螺 516 15 231 270
              铜锈环棱螺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的化学能,它同化的能量为 ______ kJ•m-2•a-1
            • 4.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表.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非生物因素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3 5 9 风速
              蕨类植物 7 5 8 距地面1.5m的光强
              灌木 18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树 15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含氮量(mg/kg) 9.4 4.5 2.4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 ______ 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______ 现象.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 ______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演替,演替将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至达到 ______ 为止.
              (3)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 ______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5.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请回答问题: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1)若该鱼以植食性鱼类为食,该鱼应属 ______ 级消费者.湖泊中的不同鱼类常常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水层中,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按上表调查可得出该种群的特征是 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______ ,据此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3)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______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如果被标志过的鱼放回后更易被捕捞,则用该方法得到的调查值较真实值偏 ______
            • 6.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______ 分布.
              (2)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能 ______ (填“加速”或“减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 ______ (代谢过程),从而利于植物生长.
              (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的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 ______ 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 功能.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______ .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5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 ______
              (5)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近年来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演替的方向 ______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 7.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______.
            • 8. (6分)请回答下列与人类和环境有关的问题:

              (1)我国政府倡导“低碳”生活,开发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弱             对地球热平衡的影响。

              (2)据测定,某种化学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对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物种造成危害。这种现象属于                 

              (3)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各类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不同高度上,其中         层对群落影响最大;人工采伐会使该群落的                结构发生改变。

              (4)植食动物数量增多,会导致绿色植物数量减少;绿色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和降低植食动物的数量,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若某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该池塘稳态就会被破坏,此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 9.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分水岭,回答下列问题:

              (1)哀牢山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哀牢山森林中有很多珍稀植物,如水冬青,为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是      ;对水冬青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2)元阳梯田位于哀牢山南部,梯田可起到一定的蓄洪防旱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当地引入小龙虾后,在前几年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的形式。若刚引入时小龙虾数量为N0,一年后其数量为2N0,则按“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推测三年后的数量为      

              (3)由于小龙虾的大量繁殖,导致梯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其数量,如投放小龙虾的天敌鲶鱼、黄鳝、鲫鱼等,投放各种天敌以后,在该生态系统中,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若去掉线虫,鲫鱼的总能量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 10.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而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其最重要的是 ______ 价值.
              (2)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______
              (3)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减少的是 ______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F点表示种群数量 ______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 ______ 生物更易消亡.
              (4)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使其恢复,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是 ______ .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增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