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法是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B.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C.影响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D.火山岩演变成灌木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 2.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
              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4. 老鼠是常见的动物,下列对老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鼠在啃食农作物时,消耗的能量可由葡萄糖直接提供
              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
              C.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群落的水平结构
              D.防止鼠害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 5. 某池塘内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下列表格表示甲、乙、丙在池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个体数量
              水深(米)
              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0.51005010
              0.71206015
              0.92007020
              1.11208025
              1.31009030
              1.5010035
              1.709040
              1.908035
              2.10020
              2.3000
              A.该池塘内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物种甲分布在水深0.5﹣1.3米范围内,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生产者最可能是物种丙
              D.物种乙对物种丙种群数量的调节属于外源性调节
            • 6. 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特定的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如表.下列对所得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数地点
              植物
              地点A
              (山脚)
              地点B
              (山腰)
              地点C
              (山顶)
              地点
              非生物因素
              地点A
              (山脚)
              地点B
              (山腰)
              地点C
              (山顶)
              359风速
              蕨类758土壤湿度/%483515
              灌木1542土壤的有机质/%6.53.82.5
              松树020土壤深度/cm>300≈100<15
              落叶树2050土壤气量/mgkg﹣19.44.52.3
              A.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
              B.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大
              D.依据数据判断地点C的动物分布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7. 入侵水生动物福寿螺严重危害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植物五爪金龙分泌的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具有毒杀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植物在稻田中的分层现象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B.香豆素类物质对福寿螺的毒杀效果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C.防螺可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使水稻增产
              D.栽培适量的五爪金龙植物,可降低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强度
            • 8.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呈“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
              B.在四季更迭明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一般植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较小
              C.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同地区经两种不同演替方式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D.池塘岸边的大青蛙和池塘里的小蝌蚪,可以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9. 图中横坐标Y和纵坐标X表示两种不同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图中两条折线分别为生物A、B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线,m为交点,①~⑥表示六个不同营养供应区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生物在区域④都将无法生存,在区域①能长期共存
              B.若两种生物生活在区域③,则导致A生物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C.若引进一新物种C,在区域①~⑥都能长期生存,则A、B可能被淘汰
              D.m点是平衡点,A、B两生物分别受营养物质Y和X的限制都不会大量增长
            • 10.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表为恢复过程每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草丛3400
              2针叶林52121
              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
              4常绿阔叶林10631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草丛生态系统
              D.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