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Ⅰ.甲图为某同学构建的模式图:

              (1)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____________营养级.若C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A_______kg.

              (3)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若A表示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能量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问答问题。

              (1)图Ⅱ能量金字塔中营养级①对应图Ⅰ的_______,③对应图I中的__________。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______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_____________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_____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山区坡地到灌木阶段经历了____________演替。

            • 3. 回答有关实验的相关问题
              Ⅰ.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如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______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 ______ 个.

              Ⅱ.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 ______ 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 ______ .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 ______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______ 的群落.

            • 4.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鸟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小型猛禽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射。

              (3)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演替。

              (4)在调查机场内不同地段上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能用到的统计丰富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

              (5)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 5.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

              (2)若该农业生态系统是填湖造地形成的,说明人类的开垦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害虫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图中的A表示害虫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C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D ___________的能量。

              (5)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害虫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填K或K/2)值;调查该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 6.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营养级,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未体现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4)为了调查某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需要注意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 ,它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6)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7. (10分)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2)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    

              (3)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能否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理由是                         

              (4)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 8.

              A.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3)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J能量,最多消耗植物________kJ。

              (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

              B.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的恢复过程能量流动图【单位为KJ/(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表示各营养级同化量都存在的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m2.a)。

              (3)生态学家不会以该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4)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

              (5)某兴趣小组对该地区地震后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采用的统计方法为                

              (6)保护区的水域中某种鱼排卵时还能释放激素以吸引雄鱼前来排精,以促进卵子受精。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                   

            • 9. 某调查小组在对某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回答:

              (1)图1为调查获得的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该野外调查小组采取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应采用_________的统计方法统计物种的丰富度.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m2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同种树木B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引起的,属于_________多样性.树木A与树木D、E、G、F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_多样性.
              (3)各种生物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同,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造成的(任答2点).从图可以看出F种树表现出_________分布.
              (4)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若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