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草原试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菌根其菌配制成悬浮液进行培养,毎天定时对菌细跑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对其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2)草原上的两种动物田鼠和鼬,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同学欲调査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______________。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下图是其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填序号);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通过________(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5)图中含RNA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序号)。

              (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上述操作中②③两步有错误,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 (任写两个)。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中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模型。

            • 4.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_____模型。

            • 5. 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 mL培养液;实验B组:20 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 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曲线。

              (2)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在前。

              (3)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图甲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丙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当人工湿地遭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时,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若图乙中的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以图丙的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个。

            • 7.

              酵母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如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酵母菌与醋酸菌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③的实验中,如何测定酵母菌有氧呼吸无酒精产生,而进行无氧呼吸过程中有酒精产生,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酒精的测定步骤如下,请补全.取3支干净的试管编上号A、B、C,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发酵液,在C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做对照.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轻轻震荡,观察溶液是否变色。

              (3)在④的实验中,如要连续7天测定恒定体积和浓度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需要用7支试管来培养并持续分别测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操作正确的有__________ (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E.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4)在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某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对铜绿微囊藻(一种单细胞藻类,也是引起水华的藻类物种之一)生长、繁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具体结果如下图1、2所示。为了调查不同季节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科研人员还对某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具体结果如下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图3 


              (1) 在对每次采集的水样测定铜绿微囊藻密度前,需要先搅拌培养液,其直接作用是________。然后在培养瓶中吸取样液,滴加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的盖玻片边缘,待培养液渗入且藻细胞全部沉降到____的底部,再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进而计算出藻细胞密度。 

              (2) 分析图1、2可知,最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繁殖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____、____。 

              (3) 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1)。

              藻类同化

              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

              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

              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

              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1.2

              21.2


              据表分析,从藻类到罗氏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4) 分析图3可知,一年四季中,该湖泊最容易发生水华的季节为____。从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考虑,控制水体中藻类生长、繁殖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草原实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菌根真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若用菌根真菌配制成悬浮液进行培养,每天定时对真菌细胞进行计数,计数时若对其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_____法。

              (2)草原上的两种动物田鼠和鼬,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同学欲调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_____________。接种菌根真菌后,该实验区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图甲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丙表示一个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当人工湿地遭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时,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若图乙中的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__________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以图丙的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__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