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A、B、C三图显示不同群落的空间结构。请思考:

              (1)图A为____结构,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分布于不同层次主要由____决定,它与竹林中竹子植株高矮错落有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图B为____结构。

              (3)图C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在图示A~E 5个沼泽区中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的有哪些?

            • 2.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1)若调查该稻田生态系统鲫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调查时,若重捕计数后操作不当使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造成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基本无差别”)。若调查群落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样方中________________的数值。

                (2)有人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改变害虫的__________,来降低种群密度。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中曲线_________(填“I”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作物价值。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 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__点时收益最小。

            • 3.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甲地所有的果蝇可被称为____________。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

              (4)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果蝇类型的天敌大规模增加

              (5)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那么,两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地。

            • 4.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5.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中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大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小的种群是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填“低”或“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 6.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为能量流经种群乙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能量数值,图2为种群乙随时间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_____________(填数字)=3×l07

              (3)图2中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_____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 7.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  

            • 8.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乙图为该草原上的仓鼠经控制后的种群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或作物价值的曲线图,请回答:

                 

              (1)据甲图分析,仓鼠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_型增长;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在__________处;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____________之间。

              (2)据乙图分析,图中曲线____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仓鼠控制在不同密度时所需的防治成本。若将仓鼠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仓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_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型。

            • 9. 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进行实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建立________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它与其他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只/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蒿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________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 10. (1)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______ .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