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_____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______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______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______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______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果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______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______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将降低.
            • 2.
              下列是关于种群、群落的相关叙述。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其 ______ 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的K/2点对应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比正常值 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若这种草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会 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3)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缓慢 ______ ,直至顶级群落。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其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最 ______ 。
            • 3. 人口普查有助于了解人口基本情况,为科学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依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表为某地区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据表回答问题:
              2000年 2010年
              人数(万人) 比例(%) 人数(万人) 比例(%)
              65岁及以上 16.14 6.34 21.49 8.55
              15~64岁 176.28 69.26 176.10 70.08
              0~14岁 62.09 24.40 53.68 21.37
              全地区人口(万人) 254.51 251.27
              (1)表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反映了该地区人口种群的 ______
              (2)2000~2010年间该地区人口平均出生率为11.8‰,死亡率为6.07‰,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地区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
              (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地区 ______ 人口增加,表明该地区营养和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4)2010年该地区的新生儿性别比例接近1:1,请说明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
              ______
            • 4. 多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调查沙棘木蠹蛾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 法.
              (2)比较2016年的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群落丰富度较高的是 ______
              (3)沙棘的果实可以入药.为了提高产量,人们向山坡地沙棘林中引入木蠢蛾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引入木蠢蛾天敌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该措施能够提高它的 ______ 稳定性.
              (4)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 ______ 具体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同时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5.
              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 ______ (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______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 ______ ,进而影响种群的 ______ ,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 ______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 ______ 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______ 阶段.
            • 6.
              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果园生态系统中动物甲和动物乙近五年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数据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 ______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动物乙的种群数量;甲、乙两动物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
              (2)该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 ______ 这种主渠道进行的.
              (3)果园害虫防治时,生物防治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信息素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原因是该方法最终导致了 ______ .
              (4)若该果园在砍伐后被废弃,则该地区随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其原因是 ______ .
            • 7.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便,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1)若调查该稻田生态系统鲫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 方法,调查时,若重捕计数后操作不当使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造成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______ (偏高/偏低/基本无差别).若调查群落的丰富度,需要统计各样方中 ______ 的数值.
              (2)有人尝试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来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希望能改变害虫的性别比例以改变害虫的 ______ ,来降低种群密度.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如图中曲线 ______ (填“I”或“II”)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作物价值.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______ 点时收益最小.
            • 8.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再是每家每户以种地为生,绝大数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少数留守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开垦荒山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和野猪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村留守人口的减少与城市人口的增多,这种影响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称之为 ______ .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以及全国性二胎政策的放开,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有从 ______ 型向 ______ 型转化的趋势.
              (2)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3)生态学家不会以某一个或几个种群为单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试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 .
              (4)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输入鳙鱼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乌鳢,一部分储存在鳙鱼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 ______ .
            • 9.
              人口普查有助于了解人口基本情况,为科学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依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表为某地区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据表回答问题:
              2000年 2010年
              人数(万人) 比例(%) 人数(万人) 比例(%)
              65岁及以上 16.14 6.34 21.49 8.55
              15~64岁 176.28 69.26 176.10 70.08
              0~14岁 62.09 24.40 53.68 21.37
              全地区人口(万人) 254.51 251.27
              (1)表中各年龄段的比例反映了该地区人口种群的 ______ .
              (2)2000~2010年间该地区人口平均出生率为11.8‰,死亡率为6.07‰,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地区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 .
              (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地区 ______ 人口增加,表明该地区营养和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4)2010年该地区的新生儿性别比例接近1:1,请说明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
              ______ .
            • 10.
              2017年春,科学家在我国南方某岛上释放了超过50万只携带沃尔巴克氏体(一种细菌)的雄伊蚊,这种雄伊蚊与野生雌伊蚊交配所产的卵不能发育.通过大量释放这种雄伊蚊,可使伊蚊种群数量降低至不足以引起登革热(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流行.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伊蚊后,最终伊蚊种群年龄组成变为 ______ .
              (2)沃尔巴克氏体与酵母菌在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 ______ ,HIV是一种RNA病毒,HIV与沃尔巴克氏体最主要区别是 ______ .
              (3)登革热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与 ______ 细胞相遇而被大量消灭,但仍有少数病毒成功增殖并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 ______ 细胞能识别并攻击破坏靶细胞, ______ 细胞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抑制病毒在体内扩散繁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