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省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
              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
              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
            • 2.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 3.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嵌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 4.

              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后一年比前一年的增长数量逐年减少
              D.曲线Y与曲线X之间的差距表示环境阻力的作用
            • 5.

              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由图可知,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 6.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 7.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亚马逊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           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                  

              (2) 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     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                    型曲线。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          法。

              (3) 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如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                         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成年(生殖期)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② 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_。

              ③ 实验结果证明:                         

            • 8.

              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为年龄组成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 9.

              如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10.

              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问题:

              Ⅰ.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Ⅱ.研究人员将S1、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T2条件下,测得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中A与B所示:  



              (4)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6)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 在________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Ⅲ.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7)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mm。若计数得到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__________个。


              (8)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则:该同学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原理。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__________________个。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个)

              21

              17

              22

              20

              酵母菌数(个)

              102

              98

              106

              94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