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rmin-1>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在干酵母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恢复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2)接种量为1.5mL、摇床转速为250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6h后数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图1是一块规格为lmm×lmm×O.l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所示观察到的图像。

              ①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__________,目的是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

              ②图1这块血球计数板上有____________个计数室。

              ③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上含有____________个中方格,其容积是____________mm3

            • 2.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 3.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摄取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有___条食物链,鱼b和小型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 

              (2)若在图中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则鲈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______营养级。鲈鱼的引入,短时间内将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是_____。在短时期内,鲈鱼的种群增长方式为____。

            • 5.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_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
              (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 6.

              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草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

              (2)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

              ①在t0~t2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t1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其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分子水平上就是________多样性。

            • 7.

              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               _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     _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     __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些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     __点左右,原因是__     __。 

            • 8.

              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草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能量流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发现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在t0~t2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型曲线;t1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

            • 9.

              四川省广汉市推行的生态桃园建设,种养结合,形成“猪一沼一桃”的模式。桃树之间种植紫云英等豆科植物,既可作为猪饲料,也可通过其根部的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肥田,减少化肥的用量。猪的粪便作为肥料生产沼气,沼液用来肥田,达到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桃树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通过统计发现蚜虫最初的种群密度为30只/m2,气候干旱有利于蚜虫的繁殖,蚜虫每天的增长率为h,则10天后蚜虫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防治蚜虫可以引入蚜虫的天敌——瓢虫,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蚜虫被瓢虫捕食时,会释放一种告警激素,周围的蚜虫会纷纷逃避,蚜虫之间属于________信息传递。

              (2)若桃园中草固定的能量为a,猪摄入的能量为b,猪粪便中的能量为c,猪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草→猪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l00%。“猪一沼一桃”的生态桃园模式,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

              (3)若在紫云英中种植不喜光的中药材——金线莲,与原有的桃园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金线莲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 10.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右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