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 ______ 曲线增长.
              (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 ______ 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 ______ ,死亡率 ______ ,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 ______ .
              (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 ______ 曲线增长.
            • 2.

              请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

              Ⅰ.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

                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大兴安岭的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下图所示。

              海三棱麓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2)海三棱麓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           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

              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

              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3)由柽柳群落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和旱柳的种间关系为          ,旱柳的数量呈现     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                  (填文字)。

            • 3.

              下图甲表示某湖泊中一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代表3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获得持续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时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图甲中的          点。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

              (2)图乙表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百万千焦,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粪便中的能量去向应该为图中数据                中的一部分(方框内数据除外)。

              (3)如果该湖泊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减弱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

            • 4.

              课本知识填空:

              模型是人们为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________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______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以______或______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______,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比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比如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模型)

            • 5.

              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而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能力的基础。 

              (2)假如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甲~己六种生物,共构成五条食物链,它们所处营养级情况如下表所示。 

              ①已知该食物网中只有己与戊之间具有竞争和捕食双重关系,且戊捕食的对象只有丙。若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甲同化的能量为akJ,乙同化的能量为bkJ,则丙同化能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戊大量减少,则己的数量将________。

              ②若物种己的种群数量为m时,该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则该生态系统中物种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而不同种类的信息中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是____________信息。 

            • 6.

              图1表示某湖泊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图2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生物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对应图中______点时乙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2)调查发现该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

              ①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关系是_______,某同学在调查罗氏沼虾的种群密度时发现有标志物的个体更容易被露斯塔野鲮鱼捕食,则实际的种群密度比调查结果要偏_______。

              ②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3g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6.6cm的野鲮鱼的_______倍。

              Ⅰ、在藻类爆发的季节,为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应向该湖泊中投放体长至少为______cm的露斯塔野鲮鱼,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捕捞野鲮鱼供人们食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投放这一体长野鲮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该部分能量可能的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24.6

              23.1

            • 7.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⑴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图2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⑵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主要是由                 引起的。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⑶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⑷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8.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草原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根据调查了f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的字母依次是______、______.
              (2)在该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假如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_.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______.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4)图乙中,在第t1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性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植食性动物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______只.
              (5)丙图中d-e年,野兔种群数量______(增加、下降或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______.
            • 9. 鸭子是杂食类家禽,除了吃水草,还能捕食昆虫.某昆虫研究所做过一项实验,通过放养鸭子控制水稻田的蝗虫危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鸭是______营养级.
              (2)上图模型属于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调节机制.
              (3)对蝗虫幼虫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______法.若蝗虫初发期每天增加3.5%,最初蝗虫数量为2000 只,则第8天蝗虫的种群数量N=__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
              (4)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是因为频繁使用单一农药,提高了害虫的______.
            • 10.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______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______ .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______ 所利用.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______ 时期.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