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和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的影响,生物因素有______和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 2.
              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 ______ 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 ______ ,若出现 ______ 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 ______ .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______ 点后,增长速率为0;当种群数量达到 ______ 点后,增长速率为最大.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 ______ 点后进行,原因是 ______ .
            • 3.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______ 有限,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______ .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 ______ 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 ______ .
              (3)如图2所示为3种种间关系示意图.判断以下生物对应的示意图,狐与兔,根瘤菌与豆科,农作物与杂草: ______ .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 ______ .
            • 4.
              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 ______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Ⅲ.跟踪统计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 ______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______ .
              (2)若该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400平方公里,某次调查时调查了2平方公里,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36只田鼠,第二次共捕获24只田鼠,其中被标记的田鼠是6只,由此估算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______ .若在调查期发现,有少数田鼠身上的标志掉了,那么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 ______ (偏大,偏小,无变化)
            • 5.
              科研人员对一块水稻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水稻植株上稻苞虫虫卵的密度应该采用 ______ ,研究水稻田范围内物种的丰富度,属于 ______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
              (2)某科研小组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对蝗虫进行了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①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右图模型属于 ______ 模型,该模型表明,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K值为 ______ .
              ②引入鸭子前,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 ______ 只.
              ③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 ______ ;另一方面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进行 ______ 防治,该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
            • 6.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______ 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______ .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______ 和 ______ (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______ .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______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研究丙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丙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 ______ 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 ______ 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 7.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常在春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图1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引起浮游动物的死亡,这是因为 ______ .
              图2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______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2)在水底生活着一种椎实螺类,我们可以用样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其关键是要 ______ .浮床上有很多挺水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 ______ 关系,可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 ______ ,因为植物给动物提供了 ______ .

              (3)在水边有一块农田,因为水体污染后农民不再耕种,由于气候干旱无雨,这块农田最可能长成 ______ .
              (4)图3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______ 性.
              (5)如图4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 (多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0%
              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 8.
              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 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呈 ______ 型增长曲线,原因有 ______ .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 只,则a 年种群数量Na= ______ .若要调查欧洲兔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2)a 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根据a→b 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3)c 年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粘液瘤病毒与欧洲兔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4)d 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原因是 ______ .d 年后,若预测袋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以根据(数量特征). ______ .
            • 9.
              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 ______ 型,表示K值的点是 ______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______ .
              (3)当一个种群处于 ______ 的理想环境中时,种群数量将会表现出 ______ 型增长曲线.
            • 10.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 .右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______ .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主要是由 ______ 和 ______ 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
              植物﹨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1.1 1.1 1.5 2.3
              D 3.0 0.4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______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
              (4)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______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