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甲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对酵母菌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 ______ .
              (2)接种量相同时,摇床转速为250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前6h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______ ;
              (3)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 ______ ;
              (4)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法,若某同学吸取培养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观察到图2所示的图象.

              ①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 ______ ,目的是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
              ②图1这块血球计数板上有 ______ 个计数室.
              ③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上含有 ______ 个中方格,其体积是 ______ .
              ④若计数得图2中每一中方格里酵母菌平均数为2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 ______ 个.
            • 2.
              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被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甲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乙图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d过程中该种群增长率在 ______ 段最大.
              (2)图1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e点种群数量比d点 ______ .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______ 点,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______ 点.
              (3)图2中用于肉食动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______ KJ.
              (4)图2中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
            • 3.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 ______  (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______  调节.
              (2)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
              (3)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 ______  进化逐步形成的,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也是有益的,因为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猎物中的 ______  的个体,同时往往捕食种群数量较 ______  (填“大”或“小”)的猎物物种.
            • 4.
              图甲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内λ值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从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______ 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______ 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由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 ______ 年时,达到种群的K值.当种群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
              (3)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 ______ .
            • 5.
              图是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方式符合 ______ 型曲线.
              (2)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 ______ 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决定bc段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 ______ 死亡率.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有 ______ 、 ______ .
              (5)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特点是 ______ .
            • 6.
              如图是某个鼠群个体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曲线表示资源和空间 ______ 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的 ______ 曲线.
              (2)鼠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______ (用图中字母作答),G点时,鼠群的出生率 ______ 死亡率(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当地居民发现鼠患时,大力捕杀老鼠,努力断绝鼠群的食物来源,减少鼠群的活动空间,设法降低鼠群的 ______ .
            • 7.
              据图回答有关生态学问题:

              (1)图1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为 ______ (用字母表示),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 .
              (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 ______ (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 ______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图3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在 ______  段表示老年人的数量比例较小.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 _____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8.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的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______ .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______ 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______ .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______ 水平.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 ______ 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 ______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 ______ 和食物条件.
            • 9.
              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请分析图中甲、乙、丙的关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画出植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2)根据曲线写出各种群构成的食物链 ______ .
              (3)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种昆虫,则植食性昆虫可能是 ______ ,肉食性昆虫可能是 ______ ,食虫鸟类可能是 ______ .
              (4)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图中哪一点? ______ .繁殖速度在AB段受限的原因是: ______ 、 ______ .
              (5)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______ 期.
              (6)在时间T点时,人为将甲全部迁出该生态系统,并对该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结果乙种群数量增多,丙种群的数量减少.乙种群密度增加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丙种群密度减小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 ______ .
            • 10.
              如表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如图乙是某种鱼迁入鱼塘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1)分析甲,回答
              ①A和C生物的实际数量是动态变化的,说明 ______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______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分析图乙,回答
              ①在T0-T2时间内,种族数量增长曲线呈 ______ ;
              ②该鱼在T2时期后,种族数量变化是 ______ ,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可在鱼塘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 ______ .
              (4)鱼塘中如果水浮莲等植物过于茂盛,则需要将其部分清楚,原因是 ______ .
              (5)试从鱼塘的地理环境与放养的鱼类分析,建立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 ______ 原理(限填一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