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今年江南初夏,雨打黄梅无日头,大量雨水泻太湖,科研人员连续对太湖某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都明显增加.
              (1)水体中无机氮浓度和无机磷浓度增加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其中磷元素进入藻类植物细胞后,以 ______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磷元素还是细胞内 ______ 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2)对采样水中某种单细胞硅藻进行培养时,除适合的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外,必须的条件是 ______ .
              (3)在对某种单细胞硅藻的培养过程中,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天定时对其进行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______ .
              ②在培养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______ .
              ③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 ______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 .

              ④请用方框在答题卷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抽样计数区域.
              ______ .
            • 2.
              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 ______ 的环境中,称为 ______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______ 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 ______ 的环境中,称为 ______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 .
            • 3.
              某调查小组在对某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回答:

              ( 1 )图1为调查获得的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该野外调查小组采取的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 ,应采用 ______ 的统计方法统计物种的丰富度.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______ m2
              (2)图2可以看出F种树表现出 ______ 分布.
              (3)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______ ,昆虫与鼠之间属于 ______  关系.
              ②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 ______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易被鼬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______  (偏高、偏低、不变).
            • 4.
              某一田鼠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如表为该种群与其他另一种群的种群数量变化统计表,曲线图为田鼠种群迁入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另一种群 4490 4120 67 10
              田鼠种群 0 120 3210 4500
              (1)田鼠种群与另一种群之间存在着 ______ 关系.
              (2)调查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则1公顷的调查区内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______ .
              (3)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______ ,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______ ,若没有迁入和迁出,此时出生率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 ______ .
              (4)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 ______ 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第 ______ 年开始的.
            • 5.
              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表示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种群迁人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结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 .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 ______ .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
              (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 ______ .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kg,至少需要草 ______  kg.
              (5)若该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适当放牧能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6)弃耕地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______ .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 ______ .
            • 6.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 ______ ”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 ______ ”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 ______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 ______ .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 ______ 现象.
            • 7.
              图表示某农田内田鼠种群数量变化和能量流动图,乙图为甲图中田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据甲图分析,田鼠的种群数量呈 ______ 型增长,a~c段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 .
              (2)如果该农田弃耕,较长一段  冀时间后,在农田上逐渐出现量一些灌木丛,这种演替属于 ______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
              (3)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______ .乙图中C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 ______ .
            • 8.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______ 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______ .
              (3)图乙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______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______ .
            • 9.
              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Ⅰ,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 ______ .
              (2)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______ ;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______ ;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______ .
              (3)在只放养C鱼的鱼塘中,捕捞的最佳时间非常重要,应该将鱼塘中C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Ⅰ上的 ______ 之间.
            • 10.
              某生态研究所对某个自然保护区中的入侵生物互花米草进行了以下相关研究.
              Ⅰ.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到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A1:互花米草A2:自然滩涂)密度(B1:互花米草、B2自然滩涂)随垂直深度变化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统计底栖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为 ______ .每个样方分别采集6个深度的泥样,以了解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均有 ______ 的趋势,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的主要原因为表层 ______ .
              (3)某地的互花米草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研究人员从其原生地引入麦角菌,该菌能够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麦角菌和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Ⅱ.研究人员发现该保护区中的麋鹿喜食互换米草,随后对麋鹿几年的数量变化进行的调查.
              麋鹿自1987年以后的数量变化如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 ______ .
              (2)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______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 演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