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图甲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新型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乙中a-d表示藻类和鲢鱼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


              (1)根据图甲回答以下问题。

              ①与香莲竞争最激烈的生物是_________;人占有__________个营养级。

              ②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如果鱼类大量死亡,分解者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乙中从c1=a2+b2+c2+d2,则从藻类到鲢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乙c1中只有33%~35%用于鲢鱼的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2.

              河流是一个流动的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含氧量等随水的深度变化而变化,致使河流中存在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人类活动会对自然河流造成干扰,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请回答:

              (1)河流生物群落分急流生物群落和缓流生物群落,区别两者的重要群落特征是________。

              (2)河流中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体现出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在受污染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AB段上减少的微生物物种呼吸类型属于________型。

              (4)在河流的BCD段上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3.

              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该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若浮游动物和鲢鱼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雌雄个体间,到了繁殖季节会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其作用是_______。

              (4)图乙中,碳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D之间循环,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B、C、D之间流动。

              (5)该池塘由于过度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发绿发臭,生物大量死亡,经过治理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演替。

              (6)如果甲、乙、丙是经济性鱼类,丁是鱼塘中不慎混入的少量肉食性鱼,在人工养殖中,要及时清除鱼塘中的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 5.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 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

              样地

              编号

              植物种类

              simpson多样性指数

              薇甘菊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

              65

              2

              16

              21

              0.71

              0.86

              92

              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其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_____(增加、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______,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___________率升高。

              (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演替,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使______按照不同于自然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 6.

              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其演替的部分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叫群落的____结构。图示湖底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图中的群落最终将演替到____阶段。其中,造成湖底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填“光照”“温度”或“水”)。

              (2)在图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青蛙属于____。繁殖季节蛙声一片,青蛙在雌雄个体间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若青蛙种群增加100 kJ的能量,则至少消耗生产者____kJ的能量。图中没表示或没能明显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还有空气、无机盐、____等。

              (3)若调查湖泊中乌龟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若调查该湖泊中小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在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____等因素。

            • 7.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

              (4)近年来发现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

              (1)在第I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II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在从I一IV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________。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提高。

              (3)如果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

            • 9.

              下图为某草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_________。该食物网中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

              (2)若开展灭鼠活动,短时间内蛇的种群密度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若灭鼠后其他生物的种群密度未发生明显改变,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暖花开,草场返青,该物理信息可以促进野兔的迅速繁殖,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的作用。

              (4)与草地生态系统不同,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往往需要进行田间除草和杀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根据图1、图2和图3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四种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其中水草和浮游植物的关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了某昆虫种群的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种群数量在前5年呈__________曲线增长,20~30年间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_,在第______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火灾过后生物群落发生的是___________演替过程。

              (3)某山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3所示。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环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