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Ⅰ.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__。
              Ⅱ.若大兴安岭的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图所示。
              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2)海三棱藨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______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
              (3)由柽柳群落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______,旱柳的数量呈现______ 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______,又称K值。
              (4)旱柳(雌雄异株植物)种群具有的特征有______(填序号)。
              ①死亡率 ②垂直分层现象 ③年龄组成 ④性别比例 ⑤水平镶嵌分布 ⑥复杂的种间关系  ⑦迁入率。
            • 2.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面积为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 n1, n2, n3, n4, 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株 /m2

              (2)如图1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 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 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

              (4)红树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不同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

            • 3.

              武汉岱山垃圾填埋场于1989年投入使用,2007年库容饱和后停止使用。2017年6月20日,备受关注的岱山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演替。

              (2)停止使用十年来,该填埋场只是长满了杂草,而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这里可以在2年时间内变身生态公园,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前期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

              ①若要调查填埋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_________________进行观察。

              ②已知填埋场的杂草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蝗虫引起的。蝗虫招来了小蜂和小鸟,小蜂把卵产入跳蝻(蝗虫的若虫)体内,孵出的小蜂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蝗虫的其他个体。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法。

              ③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该填埋场,该田鼠以草根为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法测得。预计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下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丙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数量变化属于       增长模型,图中的        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           ,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①                      、②                    、③                                      . 

              (3).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4).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5)若人类将部分雨林开发成为果园,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 5. 周口地区的 沙河、颍河、贾鲁河等不少河道在修建初期,河道裁弯取直、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材料、堤岸规划简单化一,使得河道内水体污浊,滨河生态环境和景观单调.后来市政相关部门运用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了改造,使我市河道生态系统发挥了应有的功能.
              (1)河底硬化被拆除、河底生态环境改善后,水生植被、岸坡植被逐渐恢复,河道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属
              于______(填演替类型).改造过程中,人们需要恢复河道的软性河底,在岸坡堆石构筑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的多空隙生存空间,从而加速河道生态的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覆盖范围和处理能力有限,常有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所以对河道生态系统来说,其能量来源有______.
              (2)河道的浅滩区域,生活着挺水植物芦苇、灯心草,浮游植物绿藻、浮萍,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植被恢复后,大量昆虫、鸟类等动物迁徙而来,此外,人们还会放养部分生物进入系统,这些都增加了河道生态系统的______,从而提高了系统的______稳定性.
              (4)某研究小组在河岸对乔木、灌木及草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同时对某种乔木的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这是为了获得该乔木的______.
              (5)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 6.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位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如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线虫 蜱螨目 弹尾目 其他昆虫或小动物 个体总数 类群数
              薇甘菊入侵区 1890 226 123 48 2287 15
              群落交错区 1198 132 99 114 1543 15
              本土植物区 1084 120 143 49 1396 14
              数量总记 4172 478 365 211 5226 19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 ______ .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 ______ 变化影响不大.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 ______ ,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 ______ .
              (3)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为 ______ .
            • 7.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乎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______ .
              (2)我们把农田土壤动物种类数称为 ______ ,若要观察土壤小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则可以保存小动物的方法是 ______
              A、用含70%的酒精的玻璃瓶保存   B、用含95%的酒精的玻璃瓶保存
              C、用干燥的玻璃瓶保存     D、用湿润的玻璃瓶保存
              (3)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 演替.
            • 8.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植物→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 ______ 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 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没有带标记的20只,带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______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 ______ 作用以 ______ 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 ______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 进行.
            • 9.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2)某湿地因过度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 ______ ,使其 ______ 稳定性减弱.
              (3)若将(2)中的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______ .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 ______ 原理;此外,还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其目的是 ______ ,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改造后的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w1)→乙(w2)→丙(w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其原因除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和被分解者利用外,还有一部分流入 ______ .
            • 10.

              某草原上植被原来由针茅等构成,后来由于放牧、烧荒等原因逐渐变成了由野燕麦、毛雀麦等构成,并且动物和土壤生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等方面.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演替.(2)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不适于选用样方法,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且身体微小.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______来推测该草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3)有一个M只田鼠组成的小种群迁入该草原,由于环境适宜,该田鼠种群的数量每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为______.实际上,田鼠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______降低,______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