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 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②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④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⑤若该鱼是杂食鱼类,以水草和植食性鱼类为食,则该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其食物中水草和植食性鱼类各占一半,该鱼体重增加 1 公斤,最多需水草________公斤。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和食物条件。


              (3)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 演替。

            • 3. 图甲,乙表示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它动物先后迁入。下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图丙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丙

              (1)据图甲可知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只表示该态系统的部分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_.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 kg,至少需要草_____kg。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或偏低)。

              (4)图丙中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_____.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科学家正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5)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

            • 4.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选择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研究表明,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 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 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推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
              (2)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表示的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数量变化.据图3分析可知: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填“甲”或“乙”)面包虫.

              (3)综合图1、2、3可知,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容器中的两种面包虫和容器中的所有其它生物共同构成了___.

            • 6.

              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__方向上。该结构主要由于地形的变化、                                 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芦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 ​                 _ 。

              (3)调查水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叫做​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                 。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_​                 

            • 7.

              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图3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的甲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
              (2)种群丙在b、c、d、e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时期_____________。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则F、D、B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为了提高E的产量,农民在田问施放某种物质,该物质能够吸引大量昆虫为其传粉,这是化学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果污染加重,会使农田变为荒地。若干年后,又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功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请据图回答: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___________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气中的碳以     _____________   形式进入该生物群落的农作物中,并以     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猪、鸡等动物利用。
              (6)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
            • 8. 图甲是某生态农场物质、能量利用途径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猪群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果树处于苗期的果园,为除去单子叶杂草,可否选用图丙 d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为除草剂? ______.对果树修剪、整枝,是为了解除 ______,有利于侧芽的萌发、生长.
              (2)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玉米植株,保持温度、CO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O2的释放量(如图丁).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请分别描述 abc所处的生理状态: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②由图丁可知,若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时,光照12 h,再黑暗12 h,交替进行,则玉米能否正常生长? ______.原因是 ______.
              (3)图乙中A表示猪的摄入量,D表示猪自身的呼吸消耗量,那么C中能量的去向是流向 ______和被 ______利用.
              (4)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若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了5×108KJ能量,蚯蚓从农作物获得的总能量为1.2×107KJ,那么猪和鸡可以从农作物获得能量共 ______ KJ.
              (5)燃烧沼气为鸡舍增加照明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这说明种群的 ______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___.
              A.通过增加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可以使能量传递效率得到提高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9.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为_________________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_____________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能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生物防治措施为_______________。

              (4)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kg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1.6×104kJ,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 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

            • 10.

              如图A~I表示地球上不同的群落及其对应的生态系统,图中有关数据表示能量。请回答:


              (1)整个地球表面A~I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荒废的海滩经过人工改造变为红树林旅游区,这是在保留了部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以及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地方进行的,因而属于_______演替;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

              (2)区分地球上不同群落类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依图推断从D~F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意味着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逐步降低。

              (3)若在C中测得初级消费者共获得1×1012kJ/年能量,则C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若要调查H中一种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一般用 ____________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