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分布.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一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 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甲图所示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    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为探究治理蝗灾的最好措施,农业工作者在蝗灾期间,分别采用了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由图乙可知,图中    点是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    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2. 紫茎泽兰是我国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在紫茎泽兰侵害区块状、条状种植皇竹草能够有效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籽实传播,阻止其入侵,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地编号 植物种类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皇竹草 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65
               2 16 21 0.710.86 92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皇竹草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皇竹草2 年后.Simpson 多样性数值越大,物
              种多样性越高)
              (1)从长期看,紫茎泽兰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生态系统引进新物种后可能改变原
              有群落演替的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    .请用表中数据分析紫茎泽兰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    
              (3)与引入皇竹草之前相比,引入皇竹草之后样地紫茎泽兰种群密度较    .皇竹草与紫茎泽
              兰的关系被称为    .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4)将紫茎泽兰经过复合菌种处理发酵后,能显著降解其有毒物质,作为饲料原料是防治紫茎泽兰
              的另一思路.要使猪增重500kg,至少需要     kg 的紫茎泽兰.
            • 3.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项目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形莎草
              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
              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
              (1)稻田中鸭子与吃杂草的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2)稻田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    ,稻鸭共作后会对其产生影响.
              (3)由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    ,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由    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杂草中    的优势地位上升最多.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鸭共作可以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关系,使能量    
            • 4.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盐碱化,为探索不同恢复措施的效果,研究人员选取样地,对退化草场进行种植碱茅、围栏封育、过度放牧三种不同处理,5年后获得以下数据:
              调查指标
              处理措施
              土壤有机物含量(%)螨类个体数(个)螨的种类(属)
              种植碱茅4.863934
              围栏封育2.945730
              过度放牧1.283
              螨类是土壤小动物的重要类群,调查此类动物,常用    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取样时,样地取样深度20cm,沿土壤剖面划分为0-5cm,5-10cm,10-15cm,和15-20cm四层分别取样,这是因为群落具有
                  结构.图中数据表明,与过度放牧的草场相比,其它两种处理措施的土壤中的有机物较高,说明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表中哪一调查指标能反映群落丰富度:    .草场恢复到一定程度后,与围栏封育相比,适度放牧草场植物丰富度更好,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原因是    
            • 5. 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①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    结构.
            • 6. 某生态研究所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到大型底细动物的物种数(A1:互花米草A2:自然滩涂)密度(B1:互花米草、B2自然滩涂)随垂直深度变化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统计底细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为    .每个样方分别采集6个深度的泥样,以了解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    结构.
              (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滩涂大型底细动物的密度均有    的趋势,大型底细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的主要原因为表层    
              (3)由图中数据推测,互花米草入侵后的滩涂,大型底细动物的丰富度如何变化?    (填“变大/“变小/基本稳定/无法判断”)
              (4)某地的互花米草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研究人员从其原生地引入麦角菌,该菌能够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麦角菌和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    
            • 7. (2016•石嘴山校级二模)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请分析回答:
              (1)这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    (“能”或“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    
              (2)四种绿藻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群落具有    结构,这种结构的显著优势是    
              (3)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绿藻是    ,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4)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 8. 某研究小组对常规单作棉田和豆间棉田(棉花与绿豆间作)内所有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捕食性瓢虫的控害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
              类型田摄入量(kJ/(m2•a))占捕食性天敌的总量(%)对棉蚜控害功能系数(%)对多有害虫控害功能系数(%)
              常规单作棉田60.4238.0412.857.98
              豆间棉田26.4528.915.072.39
              (注)控害功能系数=捕食性天敌的摄入量/害虫净生产力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棉田内棉蚜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就豆间棉田分析,其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体现为    ,两种作物间作的好处是    
              (2)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棉蚜与棉花之间的关系是    ;棉花被蚜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气体吸引棉蚜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说明该功能具有    的作用.
              (3)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捕食性瓢虫对    棉田的控害效果较好;两种棉田中    的害虫净生产力较高;捕食性瓢虫对棉蚜的控害功能系数高于对所有害虫的控害功能系数,原因可能是    
            • 9. (2016春•衡水校级月考)如图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1)图中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3)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
              A2.48×10112.00×10111.20×10103.60×1010
              B2.40×1076.00×1054.00×1052.30×107
              C7.50×1082.40×1076.00×1067.06×108
            • 10.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W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该生态系统有许多种动植物,其中鹭鸟等水禽就有多种,景色优美,陶冶情操,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    价值.
              ②图甲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若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③图乙中的a、b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    ,b    

              ④图乙中,能量被W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c中的能量为e,b的能量为f,则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    
              (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丙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丁所示.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甲昆虫天敌数量    (增加、不变、减少);乙昆虫天敌数量    (增加、不变、减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