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 ,它们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 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过程是 ______ ,该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在演替过程中, ______ 的生物量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最长.
              (4)c~d段,三类植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是 ______ 的.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 ______ 型曲线.
            • 2. 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 ______ ;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______ ______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______
              ②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2,则该培养温度是 ______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
            • 3. 某生态研究所对某个自然保护区中的入侵生物互花米草进行了以下相关研究.
              Ⅰ.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到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A1:互花米草A2:自然滩涂)密度(B1:互花米草、B2自然滩涂)随垂直深度变化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统计底栖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为 ______ .每个样方分别采集6个深度的泥样,以了解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
              (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均有 ______ 的趋势,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的主要原因为表层 ______
              (3)某地的互花米草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研究人员从其原生地引入麦角菌,该菌能够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麦角菌和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Ⅱ.研究人员发现该保护区中的麋鹿喜食互换米草,随后对麋鹿几年的数量变化进行的调查.
              麋鹿自1987年以后的数量变化如表: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 ______
              (2)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
              ①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___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______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②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 演替.
            • 4.

              油漆化工厂污水处理净化池的池泥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成分,但其中苯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为研究池泥是否会对土壤及植被带来二次污染,某生物小组结合生态缸(如下图所示)的制作开展了下列三组实验。

              (1)将浮萍、小鱼放在水中,狗牙根草幼苗、蚯蚓与蜗牛移到上图高出水面处。在室内要维持生态缸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________。

              (2)生态缸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浮萍、狗牙根草、小鱼、蚯蚓和蜗牛等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浮萍和狗牙根草是否存在竞争关系?________(填“是”或“否”)。

              (3)实验结果见下表:

              测定项目

              甲缸

              乙缸

              丙缸

              土壤中苯含量(μg/kg)

              227

              1079

              465

              狗牙根草中叶绿素含量(mg/kg)

              1.7

              2.2

              2.6

              狗牙根草每缸干重(g)

              2.7

              3.2

              3.9

              狗牙根草中苯含量(μg/kg)

              101

              651

              128

              上述实验数据说明:________,从而促进狗牙根草生长。________,从而降低苯二次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秸秆炭化既利于池泥改良利用又减轻二次污染。

            • 5. 土壤动物是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同一地区两块农田使用不同的肥料,测得每平方米土壤中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调查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常用 ______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 ______ ______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两种田地比较,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3)土壤动物根据用途可分为药用土壤动物、食用土壤动物、环境指示土壤动物等,土壤小动物在吸收污染物、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调节碳氧平衡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______ 价值.
              (4)有多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绥螨是某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可依据农业害虫的气味去捕食猎物,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6. 请完成下列有关的概念图: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7.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互花米草耐盐耐淹抗风浪,我国某些地方曾引入互花米草种植于潮间带,但随着互花米草的快速繁殖并蔓延,威胁了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1)红树林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影响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2)由于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而造成红树林群落结构的改变称为群落 ______ 演替.若要调查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 ______ 法,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做到 ______
              (3)互花米草与红树林中的植物种间关系是 ______ ,互花米草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快速繁殖是原因是 ______ .若要低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最好的防治方法是 ______ 防治.
            • 8. 南极洲的菲尔德斯半岛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自1985年2月在岛上建立长城站以来,我国科学家对该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图1是关于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研究资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科学家每年需要统计该生态系统中黑背鸥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 ______ 法.
              (2)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 ______ 演替,图2中符合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 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有 ______ ,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 ______
              (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
              (5)假设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 ______ kg.
            • 9. 在外来植物入侵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可能通过土壤扰动调节土著物种和外来种的种间关系.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拟湿地的中型实验生态系统,选择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和土著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作为研究的目标物种,分别建立三个物种的单独种植以及互花米草分别与两个土著物种的混合种植样地,其中投放等量的蟹类动物.研究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和土著物种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单种时,有蟹和无蟹各物种地上生物量的数据表明,蟹类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了上述植物的生长,其中对 ______ 的作用最明显.
              (2)混种实验表明,与无蟹时相比,有蟹时互花米草的优势更加明显.科学家推测,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蟹类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来影响三者的种间关系.研究者进一步对土壤中的氮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
              物种 实验前后无机氮变化
              互花米草 无蟹 -2.078
              有蟹 -2.089
              芦苇 无蟹 -1.697
              有蟹 -0.366
              海三棱藨草 无蟹 -2.399
              有蟹 -1.2
              土壤中氮元素通过 ______ 方式进入上述三种植物根细胞,主要用于合成 ______ .由表格数据可知由于植物的吸收,所有处理的样地中无机氮均下降,蟹类的活动 ______ 样地中无机氮的降低程度,但对护花米草的作用不明显.可以推测 ______ ,从而使互花米草在有蟹时优势更明显.
            • 10.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请回答问题: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______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的 ______ 下降,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用于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______
              (5)科研小组又单独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______ KJ/cm-2•a-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