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_________,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_________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_________(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 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② 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________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 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_________,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_________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 2.

              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A.水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__。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 )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增多

              (6)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 3.

              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________过程,②表示的是________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

              (3)若图虚线框中的种类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kJ。




              (4)碳循环等物质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___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能,因而使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________。

            • 4.

              如图①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②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对植物增加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②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_________(103kJ/(m2·y)),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__。

            • 5.

              图1、图2表示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是某池塘中鲫鱼生长曲线图,为了能够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则每次捕捞后,池塘鲫鱼的剩余量应保持在________水平。

              (2)图2表示一个人工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个种群间的关系可能是______。

              (3)图2中t3~t5时间内,乙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型,乙种群在________时间达到K值。

              (4)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特设计了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图判断被捕食者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中栉毛虫数量下降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沉渣能影响种群数量,但影响上述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 6.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营养级,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未体现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4)为了调查某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需要注意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 ,它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6)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7. (10分)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2)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    

              (3)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能否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理由是                         

              (4)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 8.

              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                。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 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             %(保留小数点后2位)。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                的呼吸作用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4)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                 多项功能实现的基础。
              (5)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 9.

              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了某岛屿社鼠种群的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调查社鼠种群数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


              (2)图中曲线表示种群数量,由图可知,社鼠的繁殖高峰大约在_______季之间,秋季社鼠的死亡率雌______雄(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有人研究了该岛屿茶园中社鼠的食性,在其胃容物中发现有茶籽、嫩枝叶、茶花、茶尺蠖幼虫和蛹等的残骸,据此可以判断,社鼠在茶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位于第______营养级。社鼠与茶尺蠖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多年跟踪研究发现,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 10.

               06月5日是世界  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 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草经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不能100%流到其下一营养级,其的原因是草固定的能量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部分是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的。

              (3) 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