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紫茎泽兰是一种全球性入侵杂草,会破坏入侵地的农、林、畜牧业生产,并给生态环境造成“绿色灾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泽兰入侵后的初期,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类似于“J”型曲线,其原因是______,这样会造成入侵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紫茎泽兰植株释放的芳香和辛辣物质,会使牲畜拒食,造成牲畜趋于选择无紫茎泽兰分布的地块觅食,
              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以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3)泽兰实蝇能将卵产在紫茎泽兰的生长点上,孵化后形成的幼虫即蛀入紫茎泽兰植株幼嫩部分取食。泽
              兰实蝇和紫茎泽兰的种间关系为______,与化学防治相比,引入泽兰实蝇能较好地防治紫茎泽兰的泛滥,这种防治方法的优点在于______。
            • 2. 在一项探究土壤细菌对植物X生长效应影响的实验中,将多株生理条件相同的植物X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等量的A、B两种细菌分别加入到培养两组植物X的土壤中,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统计植物X在实验的第1天和第60天的平均高度,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细菌A、B均需从植物根部获取营养进行繁殖,据此分析,细菌A或B在土壤中分布呈现的空间特征是______。
              (2)已知细菌A、B与植物X的种间关系是寄生或互利共生,现需要增加1组实验(丙组)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细菌A、B与植物X的关系,丙组实验的处理方式是______。若结合丙组实验结果能证明A、B两种细菌与植物X之间属于不同的种间关系,则丙组实验结果是______。
            • 3.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严重阻碍疫区经济发展和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血吸虫先后在钉螺和人体内完成生长发育,控制钉螺的分布、生长和繁殖是防治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方法。
              (1)血吸虫从体表进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后,从______获得营养用于______,血吸虫与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由于钉螺的移动速率很小,所以可以采用______法调查钉螺的种群密度,研究钉螺密度与血吸虫病之间的关系。
              (3)现今消灭钉螺的方法适用性较广的是化学灭螺,其主要方法包括化学合成药物灭螺、植物药物灭螺等。该方法灭螺效果好,但污染环境,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的富集作用使高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和人类受到危害。
              (4)研究人员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活螺出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可知,______的活螺出现率最低,所以可以通过______达到减少钉螺的目的。

              (5)林业血防工程以生态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林业生态工程为手段,通过建立抑螺防病林,改变原有群落的______,从而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光、热、水、土等自然因素,降低血吸虫感染率。
              (6)抑螺防病林除了抑制钉螺孳生,还具有多种生态价值,请说出两项其他生态价值______。
            • 4. 在研究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时,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是一个简单然而有价值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做了一个简单化假设,包括以下三方面:1)相互关系中仅有一种捕食者与一种猎物;2)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3)猎物种群在没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按指数增长,捕食者种群在没有猎物的条件下按指数减少。
              据上述模型假设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______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请初步画出捕食者-猎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标明捕食者和猎物)______
              (3)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的假设的不足之处有______(至少答两点)。
              (4)精明的捕食者大都不捕食已到繁殖年龄的猎物个体,因为这会降低猎物种群的生产力。被捕食者往往是猎物种群中______或体弱患病、遗传特性较差的个体,捕食作用为猎物种群淘汰了劣质,从而防止了______的传播及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 5. 某实验室有两种酵母菌甲和乙,在条件相同、体积一定的培养液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増长都符合S型,各自所能达到的环境容纳量为13个单位和5.8个单位。实验表明,将甲乙混合培养时个甲所利用的资源相当于0.44个乙所利用的资源:而一个乙所利用的资源相当于3.15个甲所利用的资源。请完成下列问题:
              (1)酵母菌在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属于______。若单独培养母菌甲,甲种群数量为______单位个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2)对上述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其实验操作是:
              ①先将静止放置的培养酵母菌的试管______,再取出1mL母菌液,移人一只干净的试管;
              ②从1mL酵母菌液中取出少许,滴在盖有盖玻片的______上;
              ③将上述装片放在视野______(填“较亮”/“较暗”)的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3)若将甲乙混合培养,两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依据题中数据分析,在生存斗争中取胜的一方是______。
            • 6. 棉蚜是棉田重点防治害虫。科研人员对新疆棉区就单纯使用有机磷类农药对棉蚜及其天敌十一星瓢虫的数量消长趋势展开研究,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统计棉蚜种群的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可采用建立______模型的方法描述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
              (2)棉蚜吸取棉花植株汁液为食,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瓢虫。此过程涉及到的生物种间关系有______和种间互助,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作用。
              (3)据图分析,施药次数与药物对棉蚜的杀灭作用的关系是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施药棉田棉蚜数量总体上多于不施药棉田,原因可能是______;针对此情况,请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 7. 某山区由于乱砍滥伐、盲目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科研人员在该地区进行相关研究,将某区域平分为两组,一组实施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利用等措施,另一组仍沿用原有利用模式。十年后,对两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测定,获得图1所示结果。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退耕还林组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科研人员在两组区域随机选取多块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图1中代表未作处理组生物量的是______(填“S1”或“S2”)。
              (2)图2,退耕还林组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演替。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3)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情况进行统计的结果如表。根据表中数据推测,阳坡群落物种中最可能发生竞争的是______。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0.124 1 0.734 0.761
              油松 0.125 0.734 1 0.884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 8. 周氏啮小蜂繁殖力强,它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卵在幼内发育成长,吸尽蛹内的全部营养,能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白蛾进入我国后,开始一段时间数量呈______型增长,除没有敌害,食物和空间充裕等因素外,还可能因为______。调查果园中美国白蛾蛹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
              (2)由材料可知,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峨等有害生物的技术叫做______。
              (3)早期用化学农药防治美国白蛾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后来其数里又迅速增加,是因为美国白蛾细胞内存在着______,在______的选择下其频率增大,导致美国白蛾的数量反弹。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______,其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进行的。
            • 9.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作物。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既能保证农牧交错区粮食产量、满足家畜营养需求,又能减轻该地区的风沙危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
              (1)在紫花苜蓿和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二者株高不同,对光能的利用有差别,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除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另一部分用于______。
              (2)真菌AMF能与紫花苜蓿的根系建立生活体系。AMF从紫花苜蓿获取光合产物,为紫花苜蓿提供无机盐。据此分析,AMF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与紫花苜蓿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此种植体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该体系的______能力较强,比单独种植紫花苜蓿和玉米的体系虫灾发生率低,粮食和牧草产量均较高。
              (4)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