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 ______ 型曲线.
              (4)演替过程中,乔木在幼苗阶段为了尽快生长,突破灌木层的遮挡,会表现出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 ______ 有关.
            • 2. 假设A、B、C、D、E、F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六个种群,A与B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单位kJ/m2•a).据图回答:

              (1)图甲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图乙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______ (用字母表示);属于分解者的有 ______ (用字母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 kJ/m2•a.
              (3)若E大量死亡,则短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明显增加的种群是 ______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
              (4)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
            • 3. 如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______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______ ..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______
            • 4. 生物学家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 ______ J/(cm2•a).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2)该农田生态系统废弃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 .C 种群与B 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5.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 3.1 45.8 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氮菌(×105个) 4.4 2.9 2.2
              硝化细菌(×104个) 8.7 7.8 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NO3-(mg/kg) 92.0 27.9 15.7
              NH4+(mg/kg) 53.0 15.3 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 8.7 3.4 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 351.0 241.5 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______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______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______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______ 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______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 ______ ,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______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______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 6. 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物种 调查方法 生活习性 胃内容物 每个月固定在15日调查(单位:整个池塘中的千个体数)
              样方法 水面漂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样方法 根系长在水底淤泥中   3 3.5 4 4.5 4.2 3.8 3.5 3 3.2 4 3.9 3.7
              标志重捕法 各水层 有植物纤维、叶绿体 2.1 2.5 3 3.2 4.5 3 2.5 2 2.4 3.1 3 3.1
              标志重捕法 各水层 有植物纤维、肌纤维 1.6 2 2 2.1 2.3 2.5 2.8 3 2.7 2.8 2.2 2.3
              (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 ______ .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 ______
              (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
              ______
              (3)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 ______
              (4)甲与乙的关系是 ______ ;丙与丁的关系是 ______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未来变化方向的是 ______ ;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 ______ 等.
              (6)影响丙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 ______ (至少写出3种).
            • 7. 1859年英国人携野兔进入澳洲大草原,对澳洲本地物种造成极大威胁,据图回答问题:
              (1)0(起始年)→a年,野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48只,则第a年种群数量Na= ______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______ 锐减.
              (2)a年引入野狗防治兔灾.根据a→b年野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野狗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据图写出澳洲草原简单的食物网 ______
              (3)c年控制野狗数量,并引入仅对野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______
              (4)d年后,野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原因是 ______
            • 8. 请完成下列有关的概念图: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9. 在外来植物入侵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可能通过土壤扰动调节土著物种和外来种的种间关系.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拟湿地的中型实验生态系统,选择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和土著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作为研究的目标物种,分别建立三个物种的单独种植以及互花米草分别与两个土著物种的混合种植样地,其中投放等量的蟹类动物.研究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和土著物种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单种时,有蟹和无蟹各物种地上生物量的数据表明,蟹类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了上述植物的生长,其中对 ______ 的作用最明显.
              (2)混种实验表明,与无蟹时相比,有蟹时互花米草的优势更加明显.科学家推测,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蟹类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来影响三者的种间关系.研究者进一步对土壤中的氮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
              物种 实验前后无机氮变化
              互花米草 无蟹 -2.078
              有蟹 -2.089
              芦苇 无蟹 -1.697
              有蟹 -0.366
              海三棱藨草 无蟹 -2.399
              有蟹 -1.2
              土壤中氮元素通过 ______ 方式进入上述三种植物根细胞,主要用于合成 ______ .由表格数据可知由于植物的吸收,所有处理的样地中无机氮均下降,蟹类的活动 ______ 样地中无机氮的降低程度,但对护花米草的作用不明显.可以推测 ______ ,从而使互花米草在有蟹时优势更明显.
            • 10.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请回答问题: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______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的 ______ 下降,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用于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______
              (5)科研小组又单独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______ KJ/cm-2•a-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