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鹰属于    级消费者,调查草原中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    
              (2)当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    ,主要原因是    
              (3)野兔和灰鼠的种间关系为    ,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这种关系在进化过程中    (填“变强”、“不变”或“变弱”),两种生物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    
              (4)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作为    信息提示野兔可以进行采食,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通过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2. 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初期(上一年12月初)在岛内相距400米的地点分别放置一只雄鼠和一只未孕雌鼠,一段时间后它们通过信息素发现了对方,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生态系统除此之外还有        功能.
              (2)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有增长、    等情况.上述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
              N(估算家鼠数)3143744686869
              科学家调查鼠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    
              (3)研究过程中发现,家鼠会以岛上某种海鸟的幼鸟及这种海鸟的食物为食,导致这种海鸟数量大量减少,据此分析家鼠与这种海鸟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    ,这两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根本区别是    
            • 3.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    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 4. 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图中两条折线分别为生物A、B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线,m为交点,①~⑥表示六个不同的营养供应区域,据图回答问题:

              (1)两种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区域是    ;A生物能生存,B生物不能生存的区域是    
              (2)在区域③A生物和B生物竞争营养物质,竞争结果是    
              (3)在区域    ,A、B生物可实现长期共存,并在m点达到平衡,因为在m点A生物将受到营养物质    的限制,B生物受到营养物质    的限制,两种生物都不可能大量增长而排斥对方.
              (4)如果系统中出现一个新的物种C,C生物对营养物质X和Y的最低营养浓度要求线比A生物和B生物的都低,其竞争结果是    .所以我们保护环境时,要防止    
            • 5. (2016•陕西校级模拟)稻田中的福寿螺虽活动能力弱,但对水稻危害很大.(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摘除卵块,从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的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表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6.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査,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
              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17.95.88.3
              固氮菌(×105个)4.42.92.2
              硝化细菌(×104个)8.77.8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
              NH4+(mg/kg)53.015.3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査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況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    ,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自身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 7. (2016•邻水县校级模拟)菌根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试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牧草A或B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
              (3)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4)为研究能量流动情况,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0/40

            进入组卷